哲学上时间是物质吗?哲学中的时间和空间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本文出自 林渊 编著的 《三百年与三千万年》(一)现代气功探索。其对时间和空间的论述还是没有脱离普通的科学的层次
https://cn.chinese-blog.org 来谈谈把科学上升到哲学高度以后,时间是什么,这可能是全网最深刻的对时间的论述,谁让咱是最伟大的科学哲学家呢!
时间,是每个人不一样的,根源在于,每个人都在运动,人类中的绝大多数人意识不到的是,生命的运动都是在反抗宇宙中空间的膨胀,谁反制空间膨胀的水平高,那么谁的时间就会走得慢些
也就是说,时间,是一个人的空间运动水平的反映,如果一个人的空间运动水平达到极高的程度,那么对她来说时间就已经停止了,相当于对她来说,时间这个词语可以忘记了
时间并不是物质,时间好像是空间的影子
2021-02-09
东方时空观的探索
离开了时间和空间,宇宙是难以想象的。而在经典的时空观下,我们对宇宙中的人,更加不可思议。那么,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幻影到底是什么呢?物质以那样多的奇妙开式存在于我们自身的内部和周围环境,它既是精神的仆人,又是精神的主子。作为造成万物的基础,它的宇宙等极体系中占据采耀的品级,可是为什么每一物质构形都不能永恒,生命不能长久?辐射飞越虚空,它是最快速的天空信使吗?
虽然完备的答案是不会有的,然而科学探索者却注定要永远为之焦心和求索
第一章 时间——最后的谜底
人们时常谈到变化,也不时讲起永恒。当我们面对一件远古的陶器时,我们能够明白些什么呢?远古意味着那东西历尽沧桑;陶器暗示着它自身仍差不多是一件永恒的作品,真的,通过环境的变迁,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系的存在——物质构形保持不变;更多的,由于环境的变迁,我们还看到大大小小体系的演化——物质构形随着体系能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们开始触及那两个幻影的基本意义了
长期以来,人们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把由标准钟表表征的时间看作是比我们切身感受到时间更基本,更准确。在这种观念的背后,有一个神圣的信仰:存在着绝对的时间和绝对的空间。在《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中,牛顿清楚地阐明了这一点。特别需指出的是,牛顿本人在论述这样一些基本问题时,充分意识到了他的理论和局限性,他在序言中写道:
“衷心请求读者们耐心地去阅读我在这里所写的一切,对我们在这样困难的题材方面所做的工作,能多从弥补它的缺陷而不是从指责它的角度出发来给以审查”
牛顿时空观,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出乎意料地陌生。我们摘要如下:
“到现在为止,我对那些比较不熟悉的词下了定义,并说明了我在下面论述中将怎样来理解它们的意义。但对时间、空间、位置和运动我并没有下过定义,因为它们已为人们所共知。只不过我必须看到,一般人不是在别的观念下,而从这些量和可感知的事物的联系中来理解它们的,这样就产生了某些偏见;而为了消除这种偏见,最好是把它们区分为绝对的和相对的,真正的和表现的,数学的通常的
一、绝对的,真正的数学的时间自身在流逝着,而且由于其本性而在均匀地与任何其他外界事物无关地流逝着,它又可名之为“延续性”;相对的,表观的和通常的时间是延续性的一种可感觉的,外部的(无论是精确的或是不相等的)通过运动来进行的量度,我们通常就用诸如小时、日、月、年等这种量度以代替真正的时间
二、绝对的空间,就其本性而言,是与外界任何事物无关而永远是相同和不动的。相对空间是绝对空间的可动部分或者量度。我们的感官通过绝对空间对其他物体的位置而确定了它;并且通常把当作不动的空间看待……
三、处所,是物体所占空间的部分,因而象空间一样,它也有绝对和相对之分……
四、绝对运动是一个物体从某一绝对的处所向另一绝对处所的移动;相对运动是从某一相对的处所向另一处相对的处所的移动……
但是,由于我们的感官看不见空间的所有部分,也不能把它们彼此分开来,所以我们将代之以对它们进行可感在的测量。因为我们是根据离开任何我们认为不动的物体的那些事物的位置和距离来定义所有的处所的;而对于这些处所来说,我们是在考虑物体从这样一些处所移动到另一些这样的处所的情形下,算出所有的运动的,因而,我们就用相对的处所和运动来代替绝对的处所和运动,这在日常事务中并没有不方便之处;但是在哲学探讨中,我们应该把它们从我们的感觉中抽出来,考虑事物本身,并把它们同只是对它们进行的可感觉中抽出来,考虑事物本身,并把它们同只是对它们进行的可感知的量度区分开来,因为可能没有一个真正静止的物体可以作为其他物体的处所和运动的参考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其特性、原因和效果来区别静止和运动、绝对和相对。真正静止的物体彼此之间也都是静止的,这是静止的一个特性。因此在恒星所在的遥远地方,或者也许在它们之外更遥远的地方,可能有某种绝对静止的物体存在;但是从我们这地方的物体的相互位置中,我们却无从知道其中是否有任何一个物体,它对那些遥远的事物确实保持着同样的位置而不发生任何变动;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从我们区域中的物体的位置来决定绝对静止”
到此为止,我们应该说对牛顿的时空观有所了解了。你要是认真地去想一想我们加上的重号的:“可以……因此……也许……可能……但是……却无从知道……由此可知,我们不能……”你就可能对那个神圣的信仰有所理解。假如你仍迷惑不解,那么记住禅宗的一句话可能有好处:“在表示月亮的时候需要手指,但是一旦认出它所指的是月亮后,就不必考虑手指了”
本世纪初,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极大地完善了牛顿的相对时空观。狭义相对论时空观的提出,从本质上讲,是对牛顿时空观,尤其是对“相对的表现的时空是绝对的时空通过运动进行的量度”这一思想的深刻反省——相对的表现的时空的确通过运动才能量度,问题是运动状况不同,这种量度真的还是不变的吗?结果是时空的度量与参照系而言,时间、空间仍然具有绝对的意义,相对论时空观仅仅提出了不同参照系之间时空的质量性质。这种度量具有相对的意义,但是爱因斯坦没有说明为什么具有这种相对性,那个绝对的“光速不变”的确令人迷惑
从牛顿爱到因斯坦,时空理论基本上仍是一种关于空间、时间的度量性质的理论。至于空间和时间在质的方面,即在它们结构性和有序性方面所特有的根本拓扑性质,其本质和起源,依然费解,根本上讲还是神秘的
那么时间、空间究竟是什么呢?答案可能简单的令人难以置信
- 时间的本质意义在于能量的在耗散及其相逆过程(对于相关体系来讲,仍为耗散)
- 空间的本质在于质量分布
为了讨论简便化,本文只讨论耗散过程,即引入相关体系,将时间简化为耗散过程
纵观人类有史以来的计时手段,从简单的滴水计时到复杂的机械钟表,一直到精密的原子钟,没有一样不是通过能量的耗散来计时的,任何一个计时体系,比如一只机械表,我们通过外部约束——给它上紧发条(传递能量)后,表开始走了。“生命”开始了,它能“长寿”吗?很清楚,一旦耗尽弹性势能,表也“寿终正寝” 了。何尝不把一次能量的耗尽看成是表的寿命呢?而这个寿命是与表的结构相关的。传递相同能量给两只表,在它们各自耗散所获能量的过程中,两只表时针同步,所耗能量愈少者,则相应表的寿命愈大。想想我们这个世界,有哪一样东西不是通过能量的耗散而改变其物质构形直到寿终寝呢?真的,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系的寿命不仅取决于它的物质构形,还决定于体系的能量耗散。换句话说,一个体系对应着相应的物质构形,表现为存在;而物质构形的改变相应于体系的演化——能量耗散
归根结底,我们人类是在洞察差异的过程中获得时间与空间的本征观念。正如老子在道德经中写道:“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每个体系都有着自己的物质构形:形而下——质量;形而上——信息。质者,形而上也;量者,形而下也。质量者,信息总标度也。形之为何?空间也
每个物质构形都存在着自己的寿命:影而下——能量;影而上——信息。能者,可能性也,存在也,影而上也;量者,现实性也,演化也,影而下也。能量者,从可能到现实也,从存在到演化也。影之为何?时间也
形影相伴、空时相关、质量相当,常也。空间者、时间者,间断也。能量者,量子化也,恒也(图2-1)
每个体系都有着自己的寿命,相应的即有着自己的内部时间。当这个体系作为孤
立系统时,它表现为存在——物质构形保持不变——没有能量的耗散,该体系的内部
时间停止。当系统作为一个开放体系时,意味着体系与环境有着能量的耗散与交换,
体系开始了演化,其内部时间亦随之流逝
我们已经证明了,体系的内部时间是通过该体系能是的耗散来量度的。不同的体系
有着各自的内部时间,因而一般是不等的。另一方面。体系的确是视我们考察的范围不同而不同的。一般而言,两个体系之间的关系形式有相离、相交、包含三种情况。由此而导致了内部时间的多样性和层次性
人,作为一个开放体系,有着自己的内部时间。只要是人,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这一点。然而我们是怎样把它定量地表述它,即用一个体系的演化来刻画别一个体系的演化。通常选取一个体系的内部时间作为标准,从而对别的体系的演化有一个约定的认识。我们把作为标准的体系的内部时间定义为外部时间,亦即我们观察者的时间,而考察的对象本身具有的时间就是该体系的内部时间。当其标准体系的演化与被考察体系的演化相同时,我们说外部时间精确地描述了内部时间,或者说外部时间与内部时间同步;当标准体系的演化与被考察体系的演化不同时,我们说外部时间与内部时间异步,外部时间对内部时间来说就只能是一种平均描述;而当被考察体系作为一孤立体系时,内部时间停止,外部时间对内部时间来说就仅仅作为一种动力标签,而不具有演化的实在意义
第二章 哥德尔——宇宙之道
1930年,库尔特•哥德尔在哥尼斯堡宣布了他的第一不完全性定理;一个包括初等教论的形式系统,如果是协调的,那就是不完全的。哥德尔定理指出了由于自我相关的怪圈存在,人们面临着二择一的两难境地,要么在逻辑思维中可以是不一致的,要用逻辑提出的问题。所谓的二择一,简要地说就是在一致性与完备性之间选择
谁理解了哥德尔,谁就见到了宇宙
弄清哥德尔定理的证明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使你理解哥德尔定理的实质,“就象知道用多少块砖建筑一座教堂并不能使你理解巴黎圣母院的实质一样。出人意外的是,对宇宙的真正理解往往是通过提出涉及面比较窄的问题而实现的。”看一看M•C埃舍尔的版画《解放》也许我们有所明白了(图2-2)。画的上部是自由翱翔的鸟,下部是死板规则的几何图形。形式力图把握活生生的现实,现实却象鸟儿一样要求彻底的解放。形式能够把握现实吗?一致性能够把握完备性吗?在画的中部,白鸟和黑鸟是互补的,或者说是对易的。你可以把黑当背景衬托出白鸟(图形),也可将白当背景而认出黑鸟(图形)。我们说在这里背景与图形是可对易的、互衬的、等价的、相对的和协变的。再看看画的上部,你还能从白的背景看到黑的鸟(图形),但你再也不能由黑的鸟(背景)看到白的图形——鸟。此时我们说背景与图形是非对易的、不可互衬、不等价的、相对的而非协变的。当图形与背景可对易的,图形与背景均携带同样多的信息;而当图形与背景非对易时,则它们不能携带同样多的信息。为什么图形与背景就不能携带同样多的信息呢?哥德尔严格地证明了这一点,存在着这样的形式系统,它的负空间(非定理的集合一背景)不能成为任何形式系统的正空间(定理的集合一图形)
真的,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理性图画,来源于现实世界背景。当其理性图画与现实背景对易的,我们确实能够很好地认识这个世界,我们今天称之为“科学”的,就是这么一回事。可是理性图画与现实背景无法对易时(这是存在的)我们怎么知道那个理性图画漏掉的现实世界呢?老子说:“知不知,上”。当你见到了边界,你就超越了它。不论是图形也好,还是背景也好,无非是“无”中生“有”,“无”在无所不有,“无”在无从区分、混沌的时空、绝对的对易、绝对的互衬、绝对的等价、绝对的协变,恒道也、常道也。老子在道德经首章就说清了。“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在哪里?路在足下。行而上方得道,行而下则见路,条条大路通道
整理者:逍遥墟主人
http://www.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15206&extra=page%3D3
2008-12-22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