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氏奇穴经穴学

更多内容,全在 《董氏奇针灸学基础全套》在线阅读


董氏奇穴为董师景昌绍衍祖学,研究发展,自成一派之一家之学,其效果与境界较之“十四经穴”尤有过之而无不及,若能与“十四经穴”相辅为用,当更能发挥针灸疗效,使针灸医术发扬光大

“董氏针灸正经奇穴学”计设740穴,分布于手、臂、足、腿、耳及头面等处,区分为十个部位,即:

一、手指部称“一一部位”

二、手掌部称“二二部位”

三、小臂部称“三三部位”

四、大臂部称“四四部位”

五、足趾部称“五五部位”

六、足掌部称“六六部位”

七、小腿部称“七七部位”

八、大腿部称“八八部位”

九、耳朵部称“九九部位”

十、头面部称“十十部位”

除以上十个部位外,尚有“前胸部位”及“后背部位”,此胸背两部多以三棱针刺之,无需毫针深扎

董氏奇穴虽有部分与“十四经穴”位置相同,然用法与治效完全不同,董师有独特创见者,概从董氏命名,并加以对比说明,以资区辨

至于其它“解剖、主治、取穴、手术、应用、注意”等亦就原文照录,再分项说明,“解剖”部分与实际之神经解剖颇有出入,原书之意义系指该穴作用之部位及脏腑而言。本文不做删补,读者可就该穴所在位置之解剖自行参考。其它“手术、主治、取穴、应用”等有必要特别补充者,均详加叙述,无特殊作用或应用机会较少者,则暂且从简

董氏针法与一般所传之针法相较,计有下列多项优点:

一、在四肢、耳朵及头面部位取穴用针,足可治疗全身诸病,如必需刺胸腹及腰背部时,亦仅以三棱针浅刺即可,危险性少

二、施针手术简便,仪用“正刺”、“斜刺”、“浅刺”.“深刺”、“皮下刺”与“上转”、“下转”、“留针”各种手法即可达到所斯望之治效。不采“弹”、“摇”、“捻”、“摆”等手法,可减轻患者之痛苦,减少“晕针”的情况,亦不必拘泥于“补”、“泻”等理论

三、董氏针术乃循“正经”之“奇穴”刺之,如诊断正确,认穴准确,手法精确,则奏效神速,立除沉疴,其治效之宏,非一般所传之针术可比拟

董氏奇穴虽不拘泥于补泻,然若能辅以董师所创之动气用倒马针法,则功效益宏。(参阅拙著《针灸经纬》)

※1991年按:本书之全修版,每一穴位均按穴位所在补入实际之神经、肌肉、血管、解剖。原文之解剖,原系指作用而言,以括号区分,附于解剖之后,仍旧保留,以供参考

第一章◎一一部位

“一一部位”即手指部位,不论阴掌及阳掌皆属之,“董氏正经奇穴学”原载27个穴道,其中有些穴道,又由好几个穴位组成.因此总计有52个穴点之多,这些穴道与大陆所传“廿八手针点”之位置与功效均不相同,董师能在手指上研究发现这些穴道确属不易

这些穴道,均有其独特疗效,唯仅在手指部位即有半百穴道(加上董师常用,原书未载,而个人加以补充者,当属更多)着实令一般人及初学者不易寻找正确穴位。其实手指部位之穴道,分布颇有规律,以下爰就几点找穴方法加以说明,以便寻找应用

一、阴掌五线:阴掌指三阴所经之掌心而言,靠大指侧称为“外侧”,靠小指侧称为“内侧”,以下不论阴阳掌皆如此称之,试以中央线为C线,外侧(近大指侧)黑白肉际为A线,A与C之中央线为B线,内侧(近小指侧)黑白肉际,为E线,E与C中央线为D线,了解此五线之分布位置,对于寻找阴掌手指部位之穴位,关系甚为重要。【附图】

二、阳掌三线:手指阳掌部位之奇穴分布较阴掌简单,仅呈三线分列,即外侧(近小指之骨侧,简称小侧),内侧(近大指之掌侧,简称大侧)及中央,内外两侧均贴靠骨缘下针,中央则刺以皮下针。【附图】

三、四面分点:依穴道之位置,不论阴阳掌,其分布不外下列四项:

1.一穴(二分点法):在两指纹间仅有一穴者,概以中点(即1/2处)取穴。(如中间穴)

2.二穴(三分点法):两指纹间若有二穴,则以两指节间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如木穴)

3.三穴(四分点法):两指节间若有三穴,则先就两指纹之中点取穴.再以此中点穴距两边之中点各取一穴。(整体而言即两指间之四分之一处各取一穴)

4.五穴(六分点法):连续五穴之穴位不多,仅有“五虎穴”,然“五虎穴”应用之机会则甚多。取穴法便很重要,取穴时先取两指纹之中点为五虎三穴,次就五虎三穴距上下纹各1/3处取一穴计五穴。(整体而言,即于两纹间划分6等份,每隔六分之一各取一穴)

以上为手指部位寻穴规律,是寻找一一部位穴道之主要原则,若能熟记上项原则,那么寻找手指部位的穴道,非但不会困难,而且是极为容易的

【大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偏向大指外开三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此为董氏奇穴原述之解剖与现代解剖略有出入,主要系指其作用而言。仍保留于一般解剖之后,用括号区别,作为参考)

主治:心脏病、膝盖痛、小肠气、疝气(尤具特效)、眼角痛、睾丸坠痛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中央偏向大指三分是穴

手术: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脏病变,针二至三分治小肠病、疝气及膝痛。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原注不宜双手取穴)

说明:见小间穴说明

【小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高二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支气管炎、吐黄痰、胸部发闷、心跳、膝盖痛、小肠气、疝气、眼角痛、肠炎

取穴:平卧、手心向上、取食指第一节外上方,距大间穴上二分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治心肺病变,二分至二点五分治小肠气、疝气、膝痛。(原注不宜双手取穴)

说明:大间、小间两穴皆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即以两指节距离之1/3处各取一穴,在上者(靠指尖者)为小间,在下者(靠掌者)为大间

【浮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二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处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分至二点五分。(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见外间穴说明

【外间穴】

部位:食指第二节正中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附图】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心脏及六腑分支神经)

主治:疝气、尿道炎、小肠气、牙痛、胃痛

取穴:当食指第二节正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六分六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分至二点五分。(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浮间、外间两穴均在阴掌(掌心)食指第二节之B线上,取穴采三分点法,下穴为外间,上穴为浮间

【中间穴】

部位:食指第一节正中央

解剖:(肌肉)有屈指深浅肌腱。(血管)在食指桡侧指掌关节前方,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神经)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桡骨神经之皮下支、肺分支神经、心脏及六腑神经)

主治:心悸、胸部发闷、膝盖痛、头晕、眼昏、疝气。]

取穴:当食指第一节正中央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深一分至二分治心胸头眼病,针二分半治疝气及膝痛

(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运用:治疝气成方——外间、大间、小间、中间四穴同时用针为主治疝气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上述之大间、小间、外间、浮间、中间等穴均忌双手取穴,一般而言,单手取穴,以男左女右为准则

※上述诸穴为治病之特效穴,若能配合三棱针在内踝及内踝周围点刺放血,效果更佳

※依据董氏对应针法(见附三)第四种之“手躯顺对法”,董氏以五个“间”穴治疗疝气,具有一定的道理。此五穴均在食指上,与大肠经有关,透过“肝与大肠通”之理论,治疗疝气当然有效

※董师极为注重心与膝之关系,凡能治心脏病变之穴位,亦常用于治膝部疼痛

【木穴】

部位:在掌面食指之内侧,计有二穴点。【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正中神经之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肌肉)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肌腱、蚓状肌.骨间肌

(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肝神经。)

主治:肝火旺、脾气燥

取穴:当掌面食指之内侧,距中央线二分之直线上,上穴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下穴距第二节横纹六分六,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木穴位于阴掌食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临床多半只取一穴。一般而言,以下穴为准

※本穴为掌面常用穴道之一,对于眼睛发干、眼易流泪、手汗、感冒、手皮发硬等皆有疗效

※本穴治疗手掌皱裂,手皮肤病尤具特效。本人以此治愈数十例富贵手,平均三至四次即愈

※本穴治疗鼻涕多,不论清涕浓涕皆有效,尤其感冒流涕可止于顷刻

※本穴治手皮肤病及手掌皱裂,以患侧为主。治其它各病以对侧为主

※本穴对外感风邪所致之皮肤骚痒亦有著效

※本穴具有清利头目,开窍疏肝的作用,位在食指上,亦系透过“肝与大肠通”之关系治疗多种疾病。其治鼻病,一系经络作用,一则与疏肝亦有关.

※本人曾治一严重手足干燥翻裂出血之妇人,已在数大医院治疗三月无效,手不能触物,足不能着地,经其子背负而来,仅在尺泽及委中三棱针点刺,二次即皮肤收口而愈,见者无不称叹刺血之妙

【脾肿穴】

部位:在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神经)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脾神经)

主治:脾肿大、脾炎、脾硬化

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二节中央线上,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脾肿穴位阴掌中指第二节C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脾肿大虽有效,但不若上三黄、三重、木斗、木留等穴

【心常穴】

部位:在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外开二分处。【附图】

解剖:(血管)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神经)为正中神经之指掌侧固有神经分布处。(脾神经)

(正中神经、心脏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心悸、心脏病、心脏性之风湿病

取穴:当掌面中指第一节之中线向小指侧外开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心常穴位于阴掌中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顾名思义有治疗心悸及心律不整之功

※对于心脏扩大可在背部心脏附近穴位,如三金等穴点刺出血后再针此,有良效

【三眼穴】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之内侧。【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正中神经之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肌肉)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肌腱、蚓状肌骨间肌

(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功同足三里穴

取穴:当掌面无名指中央线之内开二分,距第二节横纹二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三眼穴位于阴掌无名指B线上,此穴仅一穴,但不采二分点取穴,该穴位于无名指第一节B线上1/3处

【复原穴】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之中线外开二分处。【附图】

解剖:(血管)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之血管网。(神经)尺神经之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肌肉)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蚓状肌、骨间肌之肌腱

(尺神经、肝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消骨头胀大

取穴:当掌面无名指之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复原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一节D线上,计有三穴,采四分点法取穴

【木炎穴】

部位: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外开二分处。【附图】

解剖:(血管)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之血管网。(神经)尺神经之分支指掌侧固有神经。(肌肉)屈指浅肌及屈指深肌、蚓状肌、骨间肌之肌腱。(尺神经、肝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肝炎、肝肿大、肝硬化

取穴:在掌面无名指第二节中央线外开二分,距第三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木炎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二节D线上,计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名为木炎,顾名思义能治肝火旺之病,如口苦,易怒,烦躁之病

【还巢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外侧(靠近小指之侧)正中央。【附图】

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子宫痛、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赤白带下、输卵管不通、子宫不正、小便过多、**发肿、安胎

取穴:当无名指外侧正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二至三分。(原注: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还巢穴位于阴掌无名指第二节E线上,仅一穴,取穴采二分点法,即无名指第二节靠近小指之侧黑白肉际中点

※本穴配妇科穴,左右交替(即针左妇科配右还巢,针右妇科则配左还巢,治不孕症有极佳疗效。)

※本穴位于无名指,与三焦经有关;透过理三焦、疏肝胆之作用,治疗妇科病变颇有效验

【眼黄穴】

部位:在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附图】

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尺神经、胆神经。)

主治:眼发黄

取穴:当掌面小指第二节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眼黄穴位于阴掌小指第二节C线中央点上

【火膝穴】

部位:在小指甲外侧角后二分。【附图(注:本图中之“心膝”似当为“火膝”)】

解剖:(血管)在小指尺侧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和指背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及指背侧固有神经

(尺神经、心脏神经。)

主治:膝盖痛、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

取穴:当小指甲外侧角之后二分处是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火膝穴在小肠经上,即少泽穴后一分

※本穴董师用治痰迷心窍之精神病有效。(生气所致)

※本穴治肩臂不举,手太阳经疼痛者有殊效

※本穴在小肠井穴附近,亦具开窍作用,心与小肠表里,奇经之督脉与小肠亦相关,因此本穴治疗神志作用极好。(生气所致之疼痛亦有效)

※本穴用治变形性膝关节炎亦极有效

【指肾穴】

部位:在无名指背第一节之外侧。【附图】

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桡神经及尺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

(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口干、肾亏、心脏衰弱、背痛

取穴:当无名指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运用:治背痛宜三针同下

说明及发挥: ※指肾穴位于阳掌无名指第一节小指侧,计有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董师常用治阔背肌(膏肓穴附近)疼痛

※本穴与大腿部位之通肾穴相同,唯效果略小

【指三重穴】

部位:在无名指中节之外侧。【附图】

解剖:(血管)在无名指尺侧,平爪甲根切迹,有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的动脉网。(神经)布有来自桡神经及尺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

(尺神经、肝副神经、肾副神经)

主治:驱风、脸面神经麻痹、乳肿大、肌肉萎缩

取穴:当无名指中节中央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指三重位于阳掌无名指第二节小指侧,计有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功同小腿部位之三重穴,效果稍小

※本穴治偏头痛有显效

【胆穴】

部位:在中指第一节两侧中点。【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桡尺神经皮下枝、胆神经)

主治:心惊、小儿夜哭

取穴:当中指第一节两侧之中点,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胆穴位于阳掌中指第一节大侧、小侧中点各一穴,取穴仍采二分点法

※胆穴除治疗小儿夜哭、心惊外,用毫针治疗膝痛亦极特效

※本穴位于中指心经上,治膝痛极效。透过心与胆通,尚能治胆虚之小儿夜哭及心惊

【二角明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肌肉)伸指总肌。(神经)桡、正中神经之背侧固有神经。(桡尺交叉神经、肾神经)

主治:闪腰岔气、肾痛、眉棱骨痛、鼻骨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一节中央线,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一穴,六分六一穴,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皮下针向外(小指方向)横刺二分

说明及发挥: ※二角明位于阳掌中指第一节中央线上,计有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疗腰痛、闪腰岔气、眉棱骨痛、鼻骨痛(含前额痛),效果显著,针刺时向外沿皮刺

【心膝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两侧。【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正中神经,心脏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肩胛痛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两侧之中央点共二穴

手术:五分针,针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心膝穴位于阳掌中指第二节大侧、小侧之中央各一穴,取穴采二分点法

※本穴位于中指上,治脊柱痛亦有效,治膝无力及变形性膝关节炎疗效极佳

【肺心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肌肉)伸指总肌。(神经)桡、正中神经之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心脏及肺分支神经。)

主治:脊椎骨疼痛、脖颈痛、小腿胀疼

取穴:当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距上下横纹三分三各一穴,共二穴

手术:皮下针向外(小指方向)横刺

说明及发挥: ※肺心穴位于中指背第二节中央线上,计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脊椎痛,尤其是腰椎及尾椎,疗效颇佳

【木火穴】

部位:在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肌肉)伸指总肌。(神经)桡、正中神经之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心脏及肝分支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此穴曾用于治疗高棉国总统朗诺元帅半身不遂,奇效。)

取穴:当中指背第三节横纹中央点是穴

手术:皮下针间向(小指方向)横刺

注意: ※第一次限用5分钟,5日后限用3分钟,又5日后限用1分钟。时间及次数均不可多用

说明及发挥: ※本穴接近中冲穴有强心活血作用,治疗中风后遗症对其它各针有加强作用。单用治中风后下肢无力颇有效,尚能治膝内侧痛及小腿肚酸痛

【指五金、指千金穴】

部位:食指背第一节中央外开二分直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桡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肠炎、腹痛、鱼刺经喉

取穴:当食指背第一节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上,距第二节横纹三分三为指五金穴,六分六为指千金穴

手术:贴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指五金、指千金位于食指背第一节小侧,计二穴,取穴三分点法,下穴为指五金,上穴为指千金

※凡名五金千金者皆能治肠腹喉病,唯手足之五金、千金效皆大于指之五金、千金

【指驷马穴】

部位:食指背第二节外侧,中央线外开二分直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桡神经、正中神经、肺分支神经)

主治:肋膜炎、肋膜痛、皮肤病、脸面黑斑、鼻炎、耳鸣、耳炎

取穴:当食指背第二节中线外开二分之中点一穴,其上三分一穴,其下三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贴骨旁下针,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指驷马位于食指背第二节小侧,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配木穴治疗掌指之皮肤病极特效

※本穴治肩痛效果甚佳

※本穴亦有退乳回奶之功效

【妇科穴】

部位:在大指第一节之外侧。【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

(桡神经、正中神经、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痛(急、慢性均可)、子宫肌瘤、小腹胀、妇人久年不孕、月经不调、经痛、月经过多或过少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中央线外开三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一次两针齐下,谓之倒马针

说明及发挥: ※妇科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小侧,计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能调治子宫位置不正之屈倾

※本穴为妇科常用穴,效果显著。配内庭治经痛极有效。配还巢穴,治疗不孕症疗效极佳。余以此组配穴治疗不孕症之夫妻已不下百对之多

【制污穴】

部位:在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肌肉)伸指总肌。(神经)桡、正中神经之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久年恶疮、恶瘤开刀后刀口流水不止,不结口

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中央线上

手术:以三棱针刺出黑血当时见效

说明及发挥: ※制污穴位于大指背中央线上,计三穴,取穴采四分点法

※本穴治疗一切疮疡、刀伤、烫伤或手术后伤口溃疡出水,久不收口,点刺出血,极有效验。余曾治一厨师,不慎切伤食指,历数月而不收口,仅以患侧制污穴点刺二次即见痊愈

【止涎穴】

部位:大指第一节之桡侧。【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桡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小孩流口水。取穴:当大指背第一节之内侧(中央线内开二分),距前横纹三分之一处一穴,又距该横纹三分之二处一穴,共二穴

手术:贴于骨旁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止涎穴位于大指背第一节内侧,计二穴,取穴采三分点法

※本穴治小儿流口水有效,治大人则以水金或水通疗效更佳。盖小儿之流涎多热,大人之流涎多寒

【五虎穴】

部位:在大指掌面第一节之桡侧。【附图】

解剖:(血管)指掌侧及背侧固有动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神经与正中神经之分支指背侧固有神经。(肌肉)蚓状肌,骨间肌。(桡神经浅支、正中神经、指掌侧固有神经,脾神经。)

主治:治全身骨痛

取穴:当大指掌面第一节之外侧,每二分一穴,共五穴

手术:于大指桡侧黑白肉际下针,每穴可下针二至四分,依治疗远近而定(参看附一)

说明及发挥: ※五虎穴位于阴掌大指第一节A线上,计五穴,取穴采六分点法,已如本节前言所述自上而下,即自指尖向手掌顺数。依序为五虎一、五虎二、五虎三、五虎四、五虎五

※五虎穴应用广泛,对于脚跟痛、脚痛、手痛,效果显著

※五虎一治手指痛酸腱鞘炎、五虎三治足趾痛酸、五虎四治脚踝、脚背酸痛、五虎五治脚跟酸痛皆极有效。五虎二则作为五虎一或五虎三之倒马针。五虎三尚可治头痛

※本人以此穴组治愈篮球、体操、网球国手多人,有些病例病已多时,仅针一二次即愈

第二章◎二二部位

【重子穴】

部位:虎口下约一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附图】

解剖:(血管)指腹侧及背侧动、静脉血管网。(脉肉)对掌拇肌、屈拇短肌、肌腹之间,外展拇指腹内。(神经)正中及桡神经之表浅支。正中神经之末梢支

(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在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一寸处是穴位

【重仙穴】

部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两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附图】

解剖:(血管)指腹侧及背侧动、静脉血管网,(肌肉)对掌拇肌、屈拇短肌、肌腹之间,外展拇指腹内。(神经)正中及桡神经之表浅枝。正中神经之末梢枝

(有桡骨神经之分布及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退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两寸处是穴

手术:一寸半针,针深一寸,一般针一针(重子)即可,二针齐针成倒马针,效果更佳

说明及发挥: ※五指并拢,阴掌食指之中央线(即图之C线)之延长线,与大拇指本节高骨做一垂直线之交叉点,即重子穴,自重子穴与掌缘平行斜下一寸即重仙穴,两穴单用均治背痛(对膝痛效果亦佳),并用效果更为速捷,尤其治疗膏肓穴部位之疼痛,效果更是较一般穴位高出许多

※重子、重仙两穴同时下针,为治背痛之特效针。治疗肩痛亦极有效,治疗颈痛亦有效

※余二十年来以此穴治疗落枕患者不下百例,均有立竿见影之效,配承浆穴效果更佳

※本穴治疗书痉亦极有效,余曾治市府某局主任秘书因喝酒后,手指拘挛不伸,针对侧重子、重仙立即见效。如病久者可在患侧尺泽泻针加强效果更佳,本穴也可治疗半身不遂

※本穴接近肺经鱼际穴,对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痰稠不易咳出,针之有效

※本穴治疗子宫瘤;卵巢炎亦有效

【上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食指与中指叉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伸指肌、骨间肌、蚓状肌。(血管)枕、尺动静脉之表皮分支形成之血管网。(神经)桡骨神经、正中神经之末梢枝

(肺与心细分支神经交错)

主治:眼角发红,坐骨神经痛、胸下(心侧)痛

取穴:手背向上,距指骨与掌骨接合处下五分,食指骨与中指骨之间是穴

手术:一寸针,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治腰连背痛有效

※本穴治眼角发红配耳背刺血效更佳。配三黄穴可治眼痒颇效

※本穴治手腕桡侧扭伤有效(针患侧),治疗颈痛(双侧并针)亦有效。尚可治脚无力。(针健侧)

【大白穴】

部位:在手背面,大指与食指叉骨间陷中,即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中间之凹处。【附图】

解剖:(肌肉)在食指桡侧,第二掌骨小头后方,有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收拇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指掌侧固有动脉。(神经)布有桡侧神经浅支

(此处为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小儿气喘、发高烧(特效)、坐骨神经痛

取穴:拳手取穴(拇指弯曲抵食指第一节握拳),当虎口底外开五分处取之

手术:用二寸半针,针五分至一寸深,治坐骨神经痛,用三棱针治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特效)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大白穴即大肠经之三间穴,很少单独应用,除用三棱针治疗小儿气喘、发高烧及急性肺炎外,大多为灵骨之倒马针,两穴配合应用效果极佳

※三棱针点刺视大白附近之青筋(血管)点刺出血即可

【灵骨穴】

部位:在手背拇指与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与重仙穴相通。【附图(注:本图之云骨穴当为灵骨穴)】

解剖:(肌肉)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内收拇肌横头。(血管)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穴位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神经)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手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第一手背侧骨间筋,有桡骨动脉、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脚痛、半面神经麻痹、半身不遂、骨骼胀大、妇女经脉不调、经闭、难产、背痛、耳鸣、耳聋、偏头痛、经痛、肠痛、头昏脑胀

取穴:拳手取穴,在拇指食指叉骨间,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接合处,距大白穴一寸二分,与重仙穴相通

手术:用一寸五分至二寸针,针深可透过重仙穴(过量(梁?)针)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日人称为泽田合谷,但泽田仅用治偷针眼,而董师则用之治全身许多大病

※本穴调气补气温阳作用极强,以灵骨为主,大白为辅的倒马针为治愈高棉前总统朗诺半身不遂之主穴。临床治愈数十例半身不遂,皆以灵骨大白为主(针健侧),或配风市或配肾关,间以背部五岭穴点刺,效果非十四经正穴所能比拟

※本穴有活脑部血气之功。针头针后再针本穴(久留针),可使头针之效果加强甚多。依临床经验,绝对胜过朱氏之抽气法、进气法或焦氏之快速捻针之效力

※灵骨配大白治疗坐骨神经痛亦极特效。治脚难举抬(无力)、腹胀、小便不节(次数过多),小便痛亦极有效

※灵骨穴单用治肘痛、鼠蹊胀痛、头晕等症有特效

※灵骨穴单用尚可治肩痛不举、食欲不振、脱肛、背痛、膝痛、腰痛、脊椎痛、耳鸣(听力不足)等,效果亦颇好

【中白穴】(又名鬼门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无名指尺侧,第四掌骨小头后方有第四骨间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分布于其下周围及第四骨间指背动脉。(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脏病之腰痛、腰酸、背痛、头晕、眼散光、疲劳、坐骨神经痛、足外踝痛、四肢浮肿

取穴:拳手取穴,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五分是穴

手术:针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中白穴位于三焦经之中渚穴后五分处,董师最常应用于起坐之际腰痛之症

※本穴治肾亏之各种病变,效果甚好,除上述作用外,尚可治疗脊椎骨刺

※本穴亦可治血压高及前头痛

【下白穴】

部位:在手背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距指骨与掌骨接连处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无名指尺侧,第四掌骨小头后方有第四骨间肌。(血管)有手背静脉网分布于其下周围及第四骨间指背动脉。(神经)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掌背神经

(肾肝分支交错神经,心脾神经。)

主治:牙齿酸、肝微痛,以及中白穴主治各症

取穴:拳手取穴,当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何,距指骨一寸五分(即中白穴后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下白穴位于中白穴下一寸,为中白之倒马针,两针一起配合应用

※中白、下白倒马并用,主治前述肾亏各病,疗效极佳

※中白、下白倒马并用尚可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颇效

【腕顺一穴】

部位: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外展小指肌起点外缘。(血管)有指动脉、静脉、手背静脉网。(神经)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此处为小指外转筋,有腕骨背侧动脉,尺骨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肾亏之头痛、眼花、坐骨神经痛、疲劳、肾脏炎、四肢骨痛、重性腰两边痛、背痛。(女人用之效更大,两手不宜同时用)

取穴:在小指掌骨外侧,距手腕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一寸至一寸半

说明及发挥:

※腕顺一穴位于小肠经之后溪后五分处,治疗太阳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腰椎痛、腿弯痛等有特效。配合腕顺二,效果更佳

【腕顺二穴】

主治:鼻出血以及腕顺一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小指掌骨外侧,距手横纹一寸五分是穴,意即在腕顺一穴后一寸之处。【附图】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注意:腕顺一穴与二穴以1次用l穴为宜

说明及发挥:

※原注l次用l穴为宜,临床经验二穴并无不宜

※腕顺一、二并用治疗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及疼痛,疗效甚好,肾虚之牙痛、眼痛亦有效

※除前述各病外,董师尚用治耳鸣、重听、小腹胀、腰围痛、腿弯紧痛,疗效亦佳

【手解穴】

部位:小指掌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之处。【附图】

解剖:(肌肉)在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屈指浅深肌腱,深部为骨间肌。(血管)有指掌侧总动、静脉。(神经)为第四指掌侧总神经(尺神经分支)分布处。(肾脏敏感神经。)

主治:主解晕针与下针后引起之麻木感及气血错乱之刺痛

取穴:手心向上,在小指掌骨与无名指掌骨之间,握拳时小指尖触及掌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停针十至廿分钟即解,或以三棱针出血即解

说明及发挥:

※手解即心经之少府荥穴,少府为心经荥穴当然有效,晕针时首当强心,又《内经》曰:“病变于色取之于荥。”晕针时脸色必变,针必经荥穴当然有效,所以手解能治晕针

【土水穴】

部位: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附图】

解剖:(肌肉)有外展拇短肌和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头静脉回流支。(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拇指对掌肌、桡神经、脾分神经、肾支神经。)

主治:胃炎、久年胃病

取穴:在拇指第一掌骨之内侧、距掌骨小头一寸处一穴,后五分一穴,再后五分一穴,共三穴

手术:贴骨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土水穴计有三个穴位,均位于手鱼部位,中央之土水二穴即鱼际穴,自鱼际至大指本节之中央点为土水一穴,自鱼际至手腕横纹之中央为土水三穴

※据《内经》所载,手鱼部位能诊断肠胃疾病,又据经络关系而言,此处为肺经所经之处,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与肠胃有直接关连,因此本穴之治疗胃病应无疑议

※又本穴除治胃病、胃痛外,尚可治手指痛、手掌痛、手骨痛。治疗原则,左痛治右,右痛治左

第三章◎三三部位(前臂部位)

【其门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两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当桡骨之外侧,距手腕横纹后两寸是穴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其角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四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

(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支,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在其门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其正穴】

部位:在桡骨之外侧,手腕横纹后六寸处。【附图】

解剖:(肌肉)桡肱肌、短伸拇肌、外展拇长肌。(血管)后骨间动脉、桡掌骨动脉与静脉。(神经)桡骨神经、后肱下侧肱下神经

(此处有短伸拇筋,头静脉,桡骨动脉枝,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支神经。)

主治:妇科经脉不调,赤白带下,大便脱肛,痔疮痛

取穴:在其门穴后四寸,即其角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臂侧放,针斜刺约与皮下平行,针入二至五分

运用: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同用(即一用三针)

说明及发挥:

※其门、其角、其正三穴均位于大肠经上,因此治疗痔疮有效,针刺时采皮下针,自其门向其角横透,效果尤佳。(盖大肠郄穴温溜适在其门,其角之间,郄穴有调整气血之功。)

※单用其门、其角、其正即能见效,但如于委中穴点刺后,再针此穴,效果尤其显著,可期迅速痊愈

※余用委中点刺出血,治疗痔疮一次治愈者,即不乏其人

兴本穴组对顽固性便秘及小腹胀气亦有殊效

【火串穴】

部位:在手背腕横纹后三寸,两筋骨间陷中。【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总指伸筋,骨间动脉,后下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便秘、心悸、手下臂痛

取穴:手平伸,掌向下,从手腕横纹中央直后三寸处取之,握拳屈肘掌心向下,现沟凹处是穴位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左手下臂痛针右手穴;右手下臂痛针左手穴

说明及发挥:

※火串穴即三焦经之支沟穴,治疗便秘、心悸、手下臂痛,确有卓效,余用治胁痛,尤有特效

【火陵穴】

部位:在火串穴后两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枝,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串穴后两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火山穴】

部位:在火陵穴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尺桡骨之间,伸指总肌和伸拇长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血管)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前臂骨间掌侧动脉本干。(神经)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之前臂骨间背侧神经,正中神经之骨间掌侧神经

(有骨间动脉,桡骨神经之后支,心之副神经)

主治:胸痛及发闷、发胀、手抽筋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陵穴后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运用:左手抽筋取右手穴;右手抽筋取左手穴。胸部痛及发闷、发胀则火陵、火山两穴同时用针,但注意只宜单手取穴,不可双手同时用针

说明及发挥:

※火陵、火山穴针之能透三焦经,除治疗手抽筋有效外,治疗胸痛、胸闷、胸胀亦有显效,盖三焦与心包表里,深针透经,自是效果卓佳,两手同时下针,据经验并无不良作用

※火陵穴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效果亦佳

※火陵在火串(支沟)后二寸,火山在火陵后二寸,但取穴略有不同,取火串,手平伸。取火陵、火山则手抚胸取穴

【火腑海穴】

部位:在火山穴后两寸,按之肉起,锐肉之端。【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有长屈拇筋,桡骨动脉,中头静脉,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肺分支神经,心之副神经)

主治:咳嗽、气喘、感冒、鼻炎、坐骨神经痛、腿酸、腰酸、贫血、头晕、眼花、疲劳过度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火山穴后二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治贫血、头昏、眼花、腿酸、疲劳过度时,下针十分钟后取针,改用垫灸三壮至五壮(不须下针,仅灸三至五壮亦可),隔日1灸,灸上3个月,可延年益寿。灸至第五、第十、第十五次,大灸七壮至九壮(大壮),即每月大壮3次,小壮12次

说明及发挥:

※火腑海穴位置与大肠经之手三里穴相符,主治亦大致相同。有补虚之作用,用灸效果颇好

【手五金穴】

部位: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六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肝分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六寸五分,即火山穴外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手千金穴】

部位:尺骨外侧,手五金穴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骨的桡侧,桡侧有伸腕短肌及长肌,深层有旋后肌。(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神经)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肺分支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腹痛、小腿发胀、脚痛,脚麻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外侧,距腕豆骨八寸,手五金穴后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运用:手五金与手千金两穴同用,唯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手五金、手千金穴之位置约距三焦经走向外开五分,前文之腕豆骨应改为“腕横纹”较有助于寻找正确穴位,手五金、手千金一般均倒马应用,治上述各症确有卓效,余常用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及小腿胀痛酸麻

※手千金单独治手臂疮疡初起特效

【肠门穴】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侧肱下皮神经

(有尺骨动脉之背支及尺骨神经,肝之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头昏眼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尺骨之内侧与筋腱之间,距腕豆骨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肠门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在腹痛里急后重或急欲如厕腹泻之际,以手按压,即能缓和肛门及大肠之紧张状态,而及时寻找处所解决

※本穴配门金治疗急性腹泻颇有效

【肝门穴】

部位:在尺骨之内侧,距腕豆骨六寸。【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侧肱下皮神经。(此处为总指伸筋,岐出前膊骨间动脉之分支,肝支神经)

主治:急性肝炎(特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尺骨之内侧中部,距腕豆六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针下后立止肝痛,将针向右旋转,胸闷即解,将针向左旋转,肠痛亦除

运用:肠门穴与肝门穴同时使用,可治肝炎引起之腹泄。单用左手穴,禁忌双手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肝门穴对于急性肝炎效果极佳,由于肝在右侧,所以针治时以左手为主即可,对于合并肠炎症状,则可加针肠门,使成倒马,疗效甚佳

※本穴配上三黄(天黄、明黄、其黄)治慢性肝炎亦有特效。亦可治B型肝炎

※本穴在小肠经上,小肠为分水之官,小肠经之原穴腕骨为治黄疸要穴。本穴能治黄疸自有一定道理

※本穴若以全息观点言,在前臂之中点,治中焦病有效,配合前述理论,治肝病确实有效。余以此穴治疗肝炎病例甚多,疗效颇佳

【心门穴】

部位:在尺骨鹰嘴突起之上端,去肘一寸五分陷中。【附图】

解剖:(肌肉)尺侧屈腕肌、尺侧伸腕肌、肘肌。(血管)尺动脉、尺静脉。(神经)尺神经、内肱下皮神经。(在二头膊筋间,有下尺骨副动脉,桡骨神经支,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心脏炎、心跳胸闷、呕吐、干霍乱

取穴:手抚胸取穴,在下尺骨内侧陷处,距肘尖一寸五分是穴

运用:禁忌双手用穴

说明及发挥:

※心门穴约在小肠经上,在小肠合穴附近,治疗心脏各病尤为特效,又本穴治疗大腿内侧痛(含腹股沟),坐骨神经痛,尾骶骨痛亦有特效

※本穴亦常用于治膝痛(内侧膝痛尤效)

【人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里侧,去腕横纹四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桡侧屈腕肌腱的外侧,外展拇长肌腱内侧。(血管)有桡动、静脉。(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此处为桡骨近关节处之上侧,有桡骨动脉支,外膊皮下神经,桡骨神经之皮下枝,肺支神经,心分枝神经)

主治:气喘、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

取穴:手平伸、掌心侧向上,从腕部横纹上行四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针深五分治气喘、治手掌及手指痛、肩臂痛、背痛(患右用左穴、患左用右穴。)针深一寸治心脏病、心跳

【地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中部内缘,距人士穴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伸腕长、短肌的内缘。(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神经)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处

(此处为肱桡骨肌内缘,屈拇长肌外缘,正中神经之分枝,桡骨神经与后臂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心分支神经)

主治:气喘、感冒、头疼、肾亏、心脏病

取穴:手平伸、掌向上,去腕横纹七寸,即距人士穴后三寸,当前臂桡骨内侧是穴位

手术:针深一寸治气喘、感冒、头病及肾亏。针深一寸五分治心脏病

【天士穴】

部位: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有肱二头肌肌腱止处之外缘。(血管)有头静脉,桡动、静脉。(神经)为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分布处

(肱桡骨肌外侧。为桡骨神经、后臂神经及正中神经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肺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气喘、鼻炎、臂痛、感冒、胸部发胀

取穴:在前臂桡骨之后部内侧,距地士穴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

运用:天士、地士、人士三穴配灵骨穴、双手同时用针为治哮喘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人士、地士、天士简称三士穴位置均在肺经上,因此治疗呼吸器官病效果极佳,人士在太渊上四寸,地士则与孔最穴位置相符。孔最为肺经郄穴,治哮喘疗效本佳,配人士、天士倒马效果更好

※三士穴配水金或水通疗效更好

【曲陵穴】

部位:在肘窝横纹上,试摸有一大筋,在筋之外侧。【附图】

解剖:(肌肉)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健之外方肱桡肌起始部。(血管)有桡侧返动、静脉之分支,头静脉。(神经)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本干

(有肱二头肌腱,为后臂皮神经及桡骨神经,正中神经之分布区,有桡骨动脉,头静脉,心之支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抽筋、阳霍乱、气喘、肘关节炎、心跳

取穴:平手取穴,在肘窝横纹上,在大筋之外侧以大指按下,肘伸屈时有一大凹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三睦针刺曲陵穴内侧之静脉血管,使其出血,可治霍乱。尸

说明及发挥:

※曲陵穴与肺经之尺泽穴位置相符,主治功能亦相同,点刺放血所治之病尤多,实为要穴

※本穴可治尿意频数(配肾关),半身不遂,咳嗽(配水金),泻之可治筋痉挛拘急,肺经一切实症,扁桃腺炎、咽喉等颇有效(详见拙著《针灸经穴学》之尺泽部分)

※点刺出血治疗胸闷、胸痛、心脏病变及肩痹痛(五十肩),气喘皆极有疗效

第四章四四部位(后臂部位)

【分金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之前侧,距肘窝横纹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二头肌外侧。(血管)头静脉、肱动脉。(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肺之交叉神经)

主治:感冒、鼻炎及喉炎之特效针

取穴:手抚胸取穴,当后臂肱骨之下部中央,去肘窝横纹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分金穴位于肺经上,在侠白下三寸半,距尺泽一寸半,由于其位居肺经之上,因此治疗上述之感冒、鼻炎及喉炎有点效

【后椎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肝副神经,心之副交叉神经。直属脊椎骨神经)

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二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后椎穴位于三焦经上,约当清冷渊穴上五分处,由于位居三焦经上,基于肾与三焦通之脏象原理,治疗与肾有关之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确有显效

【首英穴】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距肘横纹四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主治:脊椎骨脱臼、脊椎骨胀痛、肾脏炎、腰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后椎穴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后椎、首英两穴通常同时用针(即所谓回马针),效力迅速而佳

【富顶穴】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首英穴二寸五分,距肘横纹七寸。【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肝之副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疲劳、血压高、头晕、头痛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首英穴上二寸五分

手术:针探三至五分,针浅扎治疲劳,针深扎治头痛、头昏及血压高

说明:首英穴及富顶穴皆位于三焦经上,首英穴约当消泺下寸半。富顶穴约当消泺上一寸

【后枝穴】

部位:当肩中与肘之直线上,距富顶穴一寸,离肘横纹八寸。【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

(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血压高、头晕、头痛、皮肤病、血管硬化

取穴:手臂下垂,在后臂肱骨之外侧,距富顶穴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七分

运用:富顶、后枝两穴同时下针,可治颈项疼痛扭转不灵及面部麻痹

说明:后枝穴位置约当消泺上二寸,臑会下一寸

【肩中穴】

部位:当后臂肱骨之外侧,去肩骨缝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侧,二头肌与三头肌腹间。(血管)头静脉、腋动脉、反肱动脉。(神经)腋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膝盖痛(特效针)、皮肤病(颈项皮肤病有特效)、小儿麻痹、半身不遂、心跳、血管硬化、鼻出血、肩痛

取穴:手臂下垂,自肩骨向下二寸半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左肩痛扎右穴。右肩痛扎左穴

说明及发挥:

肩中穴位于肩臂三角肌之中央,去肩骨缝依经验实际系三寸,此穴治膝盖痛及肩痛确具卓效,治上述其它症效果亦佳

【背面穴】

部位:在肩骨缝之中央、举臂时有空陷处。【附图】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侧,二头肌与三头肌腹间。(血管)头静脉、腋动脉、反肱动脉。(神经)腋神经。(丹田神经)

主治:腹部发闷,发音无力

取穴:举臂时,肩骨连接缝之空陷处中央取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棱针可治全身疲劳,两腿发酸,呕吐,干霍乱,肠霍乱,阴阳霍乱

说明及发挥:

※背面穴位置相当于大肠经之肩髃穴,一说后一寸,运用三棱针点刺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

※本穴与肩 穴相符或相近,肩髃穴原有调理肺气之效,本穴治腹部发闷及发音无力皆系调理肺气之功

※用三棱针点刺在肩髃穴至其后一寸之周边点刺出血即可,不必拘泥穴位

【人宗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三寸。【附图】

解剖:(肌肉)二头肌与肱骨间。(血管)桡动脉、肱动脉。(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

(肺之副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肝之副支神经)

主治:脚痛、手痛、肘肿痛难动、面黄(胆病)四肢浮肿、脾肿大、感冒、气喘

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去肘窝横纹三寸是穴

手术:用毫针,针深五分治感冒气喘,针深八分治臂肿,针深一寸二分治肝、胆、脾病

注意: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里伤肱二头肌,扎针部位应准确

说明及发挥:

※人宗穴位置与大肠经之手五里穴相符,古人视手五里为禁针穴,唯据经验刺之其效尚佳,亦无副作用,所谓禁刺,恐系古人用针太粗之故,有伤及动脉及神经之虞,因此董师亦告诫“扎针部位应准确”

【地宗穴】

部位:在人宗穴上三寸处,距肘窝横纹六寸。【附图】

解剖:(肌肉)二头肌与肱骨间。(血管)桡动脉、肱动脉。(神经)尺神经、正中神经。(心之支神经)

主治:能使阳症起死回生,心脏病及血管硬化

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之中部内缘与肱二头肌间之陷处,亦即人宗穴上三寸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治轻病,针深二寸治重病,两臂之穴同时下针

注意: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里伤肱二头肌,扎针部位应特别准确

【天宗穴】

部位:在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距地宗穴三寸,距肘窝横纹九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后缘,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血管)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神经)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腋窝神经、六腑神经、小腿神经)

主治:妇科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具有速效)、小腿痛、小儿麻痹、狐臭、糖尿病

取穴:屈肘测量,以手拱胸,当后臂肱骨内缘与肱二头肌后部间之陷处,距地宗穴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注意:下针时,偏外伤肱骨,偏里伤二头肌,取穴必须准确

说明及发挥:

※地宗穴、天宗穴与人宗穴皆在一条线上,因此针刺时皆应特别准确。地宗穴约在肠经臂臑穴下一寸,天宗穴约在臂臑上二寸

【云白穴】

部位:在肩尖前约二寸,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开二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后缘,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血管)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神经)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六腑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主治:妇科阴道炎、阴道痒、阴道痛、赤白带下、小儿麻痹

取穴:垂手取穴。当肩关节前方,骨缝去肩尖约二寸许处是穴,亦即背面穴向胸方向斜下开二寸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及发挥:

※依经验本穴位置应系在肩中前一寸再上一寸之位置

※本穴治妇科病有效,配肩中治小腿无力及胀痛

【李白穴】

部位:在云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后缘,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血管)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神经)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腋窝神经,肾之副神经,肺之支神经)

主治:狐臭、脚痛、小腿痛、小儿麻痹

取穴:在臂外侧,从云白穴稍向外斜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本穴位置应系在肩中穴前一寸二分,再下一寸处

【支通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首英穴向后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肌肉)三头肌外侧、有喙肱肌在深层。(血管)肱动脉、桡尺动脉。(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肝之副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后背神经)

主治:高血压、血管硬化、头晕、疲劳、腰酸

取穴:自肩后侧直下,去肘横纹四寸五分,即首英穴向后横开一寸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

注意:贴近肱骨后缘扎针

【落通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即富顶穴向后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肌肉)三角肌内侧头与外侧头间。(血管)桡动脉、深桡动脉。(神经)桡神经

(肝之副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后背神经)

主治:血压高、血管硬化、头晕、疲劳、四肢无力、腰酸

取穴:自肩端后侧直下,距肘横纹上七寸,即富顶穴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

【下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即后枝穴后开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内侧头与外侧头间。(血管)桡动脉、深桡动脉。(神经)桡神经

(肺支神经、肝之支神经)

主治:血压高、坐骨神经痛(肺与肝两种机能不健全所引起者。)半身不遂、小儿麻痹、神经失灵等症

取穴:在肩端后直下,即后枝穴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

【上曲穴】

部位:在上臂后侧,肩中穴后开一寸

解剖:(肌肉)三角肌外侧,二头肌与三头肌腹间。(血管)头静脉、腋动脉、反肱动脉。(神经)腋神经。(后膊皮下神经、肾之支神经、肝之副神经)

主治:小儿麻痹、坐骨神经痛、臂痛、血压高、小腿胀痛

取穴:在上臂后侧,即肩中央向后横开一寸是穴

手术:针深六分至一寸五分。治左臂取右穴,治右臂用左穴

运用:用三棱针点刺出血治肝硬化及肝炎

说明及发挥:

※以肩中穴为主,配上曲、下曲、云白、李白治疗小儿麻痹、小腿无力疗效甚佳

【水愈穴】

部位:在上臂之后侧,即背面穴后开稍斜下二寸。【附图】

解剖:(肌肉)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的三角肌中,深层为冈下肌。(血管)有旋肱后动、静脉,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神经)布有臂后皮神经,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后膊皮下神经、腋下神经、肾之支神经)

主治:肾脏炎、肾结石、腰痛,腿酸、全身无力、蛋白尿、臂痛、手腕手背痛

取穴:自肩后直下,即背面穴向后横开(稍斜下)二寸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用三棱针扎出黄水者主治肾脏之特效针。用三棱针扎出黑血者主治手腕手背痛

用三棱针扎左边穴治左臂痛,扎右边穴治右臂痛(直接治疗)

说明及发挥:

※水愈穴位置与小肠经之臑俞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

第五章◎五五部位(脚底部位)

【火包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屈趾短肌肌腱中。(血管)足躇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网。(神经)内躇神经之趾枝

(心之神经)

主治:肝病、难产、胎衣不下、真心痛

取穴:平卧,当足次趾底第二道横纹正中央是穴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黑血立即见效,用毫针针深三至五分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包穴与一般奇穴之“独阴”穴相符,独阴穴主治除胎衣不下外,尚有小肠疝气,女子干哕,经血不调等症,因此应用火包穴时,可合入独阴穴之主治考虑

※本穴治真心痛,痛如绞,甚效

※本穴治前述各病,点刺出血更效

【上瘤穴】

部位:在足底后前缘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足蹠跟膜、足四方肌、长蹠韧带。(血管)外侧蹠动脉。(神经)外侧蹠神经

(后脑(小脑)总神经)

主治:脑瘤、脑积水(大头瘟)、小脑痛、脑神经痛、体弱

取穴:平卧,当足底后跟硬皮之前缘正中央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以内

注意:针深过量(超过五分)会引起心中不安,忌之

说明及发挥:

※上瘤治疗脑部肿瘤及疼痛确有卓效,另外治鼻塞、鼻衄亦有显效

※本穴配针正筋及然谷点刺出血,治疗脑震荡急症颇有效验

【海豹穴】

部位:在大趾之内侧,本节正中央。【附图】

解剖:(肌肉)屈趾短肌肌腱中。(血管)足蹠侧固有动静脉形成之血管肉。(神经)内蹠神经之趾支。(浅腓骨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眼角痛(角膜炎)、疝气、大指及食指痛、妇科阴道炎

取穴:当大趾之内侧(即右足之左侧;左足之右侧),大趾本节正中央部(脚指甲后)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右手痛取左足穴;左手痛取右足穴

说明:海豹穴之位置在隐白之后,大都之前,大指本节中央之黑白肉际

【木妇穴】

部位:在足第二趾中节正中央外开三分。【附图】

解剖:(略,下同)(心之副神经)

主治:妇科赤白带下、月经不调、经痛、子宫炎、输卵管不通

取穴:当第二趾第二节正中央向外开三分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四分,贴趾骨下针。(用细毫针,粗针痛苦)

说明及发挥:

※本穴治妇科病赤白带极有效验

第六章◎六六部位(肢掌部位)

【火硬穴】

部位:在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附图】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心悸、头晕、胎衣不下、骨骼胀大、下颏痛(张口不灵)、强心(昏迷状态时使用)、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孕妇禁针、禁灸

说明:※火硬穴位置在肝经之行间穴后五分

【火主穴】

部位:在火硬穴上一寸。【附图】

解剖:(心脏支神经)

主治:难产、骨骼胀大,心脏病而引起之头痛、肝病、胃病、神经衰弱、心脏麻痹、手脚痛、子宫炎、子宫瘤

取穴:当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取之,即距火硬穴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禁灸、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主穴位置在肝经之太冲穴后之骨陷中,(有些经穴学将太冲定在紧贴骨陷前,则本穴与太冲相符,参见拙著《针灸经穴学》521页之取穴

※火硬、水主两穴以火命名,皆能治心脏有关病变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喉痛,本穴效果更胜一筹

※太冲穴古诀认为能治口歪眼斜,本穴效果更佳

※肝经环绕阴部,火硬、火主两穴夹太冲,(肝之俞原)故又能治阴部淋痛及妇科之病有显效

※本穴治手脚痛,配灵骨穴,作用较开四关(合谷、太冲)效果更好

【门金穴】

部位:在第二蹠骨与第三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附图】

主治:肠炎、胃炎、腹部发胀及腹痛、盲肠炎

取穴:当第二蹠骨与第三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凹中,与火主穴并列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注意:禁双脚同时取穴

说明及发挥:

※门金穴位置在胃经之陷谷穴后骨前陷中。(据《针灸大成》指出陷谷在内庭后二寸,并且有些书指陷谷在第二、三蹠骨结合处,则本穴与陷谷相符,参看拙著《针灸穴学》236页之取穴)

※本穴为治肠胃炎之特效要穴。不论何种腹泻,针之皆有特效

※本穴治太阳穴之偏头痛及鼻塞、经痛,亦极特效

※本穴治腹胀效果亦极好(配灵骨尚可治腹痛)

※本穴治上述各病,若与内庭穴倒马并用疗效更佳,与内庭倒马尚可治脱肛

【木斗穴】

部位:在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附图】

解剖:(脾神经,肝神经)(阙P68,木留穴从《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补入)

主治:脾肿大(硬块)、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木留穴】

穴位:在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蹠骨与趾骨关节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肝神经、脾神经。)

主治:白血球症、脾肿大、消化不良、肝病、疲劳、胆病、小儿麻痹

取穴:当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连接部之直前陷中,距木斗穴后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说明:木斗与内庭平行,木留与陷谷平行,均位于足部第三趾与第四趾之间,两穴常以倒马针并用,除治上述各症外,尚可治疗全身麻木,木留穴单独也可治疗中指、无名指疼痛及伸屈不灵

【六完穴】

部位:在第四蹠骨与第五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肾之支神经)

主治:止血(包括跌伤、刀伤出血或是打针血流不止)、偏头痛

取穴:当第四蹠骨与第五蹠骨之间,距蹠骨与趾骨关节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

注意:哮喘、肺病、痰多、体弱均禁用此穴

说明及发挥:

※六完穴位置在胆经之侠溪穴后五分,一说与侠溪相符。(参见拙著《针灸经穴学》511页体表定位)

※本穴治眩晕,偏头痛,(少阳经走向)耳鸣亦有卓效

【水曲穴】

部位:在六完穴后一寸处。【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肾之支神经)

主治:腰痛、四肢浮肿、腹胀、颈项神经痛、妇科子宫疾病

取穴:当第四蹠骨与第五蹠骨之间,距六完穴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水曲穴位置与胆经之临泣穴相符。水曲穴在第四、五趾骨间陷中,应是临泣穴。(参见拙著《针灸经穴学》509页取穴,根据《针灸大成》言临泣去侠溪寸半,则六完穴应在侠溪后五分。从个人随董师学习经验,董师取穴均先以近掌或足之骨缝为标准,则六六部位几个穴位定位,应以火主、门金、木留、水曲为主

※本穴治耳鸣眼痒疗效甚好

※本穴治手腕疼痛或无力亦颇有效

※本穴亦能治全身骨痛、神经痛、手骨痛

※本穴尚能治肩痛、腿筋紧及肌肉萎缩,肌肉麻木。治少阳经走向之坐骨神经痛尤有特效

【火连穴】

部位:在第一蹠骨内侧,距趾骨与蹠骨关节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

主治:血压高而引起之头晕眼昏、心跳、心脏衰弱

取穴:当第一蹠骨内侧,距趾骨与蹠骨关节一寸五分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注意:单脚取穴,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连穴位置与脾经之太白穴位置相符

※本穴治前头痛、眉棱骨痛疗效甚佳

【火菊穴】

部位:在火连穴后一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分支神经)

主治:手发麻、心跳、头晕、脚痛、高血压、头脑胀、眼晕、眼皮发酸、颈项扭转不灵

取穴:当第一蹠骨内侧,在火连穴后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针治头部病可针更深,效果尤佳。)

注意:单脚取穴,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火菊穴位置与脾经之公孙穴位置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特效。为董师临床常用要穴。(治前头痛、眉棱骨痛尤为常用。)

【火散穴】

部位:在火菊穴后一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肾之副支神经、六腑副神经)

主治:头痛、脑胀、眼角痛、肾亏、头晕、眼花、腰酸、背痛

取穴:当第一蹠骨内侧,距火菊穴后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注意:单脚取穴,孕妇禁针

运用:火连、火菊、火散三穴可同时下针,主治以上各症及脑瘤、脑膜炎。但注意单脚取穴,双脚不可同时下针。(按:此为董师原著,仅作参考)

说明及发挥:

※火散穴位置与肾经之然谷穴位置相符

※上述三穴双脚皆取并无不佳作用,但临床用针务必精简为宜

【水相穴】

部位:在内踝骨直后,跟筋前缘陷处。【附图】

解剖:(肾之支神经、脑神经)

主抬:肾脏炎、四肢浮肿、肾亏而引起之腰痛、脊椎骨痛、妇科产后风、白内障

取穴:在跟筋前缘陷处,当内踝骨尖之直后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或针沿跟筋前缘扎透过去)

说明及发挥:

※水相穴位置与肾经之太溪穴位置相符,治疗病症亦以肾经为主。若针刺时位置稍后,贴筋针刺,效果更佳

【水仙穴】

部位:在内踝骨直后之下二寸,跟筋前缘陷处。【附图】

主治:同水相穴及肾亏之背痛

取穴:在水相穴直下二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五分

说明及发挥:

※水仙穴位于水相穴下二寸处。常与水相倒马并用,治疗肾亏各病

【水晶穴】

部位:在内踝尖之直下二寸

解剖:(子宫神经)

主治:子宫炎、子宫胀、子宫瘤、小腹气肿胀闷

取穴:当内踝尖之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贴骨针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本穴在内踝尖直下二寸,贴骨针,治妇科子宫病及妇科小腹胀疗效甚好

【花骨一穴】

部位:在足底第一与第二蹠骨之间。【附图】

解剖:(脾、肺、肾神经)

主治:沙眼、眼角红、眼皮炎、眼迎风流泪、怕光、眉棱骨痛

取穴:当足底第一蹠骨与第二蹠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五分一穴,又五分一穴,再五分一穴,再八分一穴,共四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花骨一穴系一穴组由四个单穴组成,位于足底,第一穴适与行间穴相对,第三穴适与太冲穴相对,第二穴则适在此二穴之中间,第四穴在第三穴后八分处

【花骨二穴】

部位:在足底第二与第三蹠骨之间。【附图】

解剖:(脾之神经)

主治:手指无力、手臂痛

取穴:当足底第二与第三蹠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一寸一穴,又五分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花骨二穴由二穴组成,后穴与陷谷穴相对,前穴则在陷谷前五分(即陷谷穴与内庭穴之间)

※花骨二穴尚能治手臂不举,甚效

【花骨三穴】

部位:在足底第三与第四蹠骨之间。【附图】

解剖:(脾之神经)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脊椎骨痛

取穴:当足底第三蹠骨与第四蹠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本穴除治上述病症外,亦能治白眼发赤

【花骨四穴】

部位: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蹠骨之间。【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坐骨神经痛,小腹痛、胃痛、止血

取穴:在足底第四与第五蹠骨之间,距趾间叉口一寸半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花骨四穴与胆经之地五会穴相对

※本穴亦可治手发麻及脚发麻

第七章◎七七部位(小腿部位)

概说

七七、八八部位为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七七部位”即小腿部位,“八八部位”则指大腿而言。临床常用于全身机能之调整及脏腑证候群之整体治疗,效果迅速而显著,除解穴外,概为倒马并用,各组穴道除治疗脏腑病变外,对其有关外表病变亦有疗效,例如驷马穴为治疗肺经病变之要穴,透过肺主皮肤之关系,亦为治皮肤病之特效穴,其它各组有关穴道:如上三黄之治肝病,下三皇、通肾、通胃、通背之治肾脏病,通关、通山、通天之治心脏病等,均依此类椎

其间亦有穴位位置与十四经穴位相符,因用处不同而命名不同者,概于穴位后注明,其它说明要点已于本书绪论中说明,在此从略

【正筋穴】

部位:在足后跟筋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附图】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足底三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正宗穴】

部位:在正筋穴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脊椎骨总神经、脑之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闪痛,腰脊椎痛、颈项筋痛及扭转不灵、脑骨胀大、脑积水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筋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针透过筋效力尤佳),体壮可坐姿扎,体弱者应侧卧扎

运用:正筋、正宗两穴相配用针

说明及发挥:

※正筋位于昆仑与太溪穴间之大筋上,正宗位于正筋上二寸,就经络言,膀胱经行经颈项,又就“以筋治筋”(尝见正筋穴位之大筋割断者,头颈立刻歪垂)而言,可见其间颇有关连,因此以此二穴倒马治疗颈项强硬或疼痛,效果极佳

※又闪腰岔气较重者,在委中点刺后(一般轻症经点刺后即觉轻松,而不必再针它穴)加针正筋、正宗两穴,尤能助其速愈

※本穴组治疗脑震荡亦颇有效(余于1977年曾发表“急症针灸疗法,于《大同中医杂志》)

【正士穴】

部位:在正宗穴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脊椎骨总神经)

主治:肩背痛、腰痛、坐骨神经痛

取穴:当足后跟筋之正中央上,距正宗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本穴常与搏球穴倒马并用治背痛极有效。也可与正宗及正筋并用成大倒马,加强治疗颈、腰脊痛有特效

【搏球穴】

部位:在正士穴上二寸五分。【附图】

主治:腿转筋、霍乱、腰酸背痛、鼻出血

取穴:平卧,脚跟用软垫垫高,当下腿后侧在正士穴直上二寸五分,即腓肠肌之下缘是穴

手术:针一寸至二寸

运用:与四花中穴配用,主治霍乱转筋及肾亏

说明及发挥:

※搏球位置在膀胱经之承山穴下一寸半,与正士互相倒马治疗背痛(尤其是膏肓穴附近痛)或腰背痛效果极佳。若久病入络,在患侧搏球至正士一带寻青筋点刺出血,立可见效

※本穴因邻近承山穴,治疗腿抽筋亦极有效。与承山倒马并用,疗效更佳

【一重穴】

部位:在外踝骨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外踝尖直上三寸,向前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一重穴位置在悬钟穴向前,即阳明经方向横开一寸处

【二重穴】

部位:在一重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一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三重穴】

部位:在二重穴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甲状腺肿大(心脏病引起)、眼球突出、扁桃腺炎、口歪眼斜(面神经麻痹)、偏头痛、痞块、肝病、脑瘤、脑膜炎

取穴:当二重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一重、二重、三重穴同下针(即所谓倒马针),为治上述各症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一重穴位于胆经之悬钟穴向前一寸,二重穴在一重穴上二寸,三重穴在二重穴上二寸,三针同下,除治上述各症特效外,尚可治脾发炎、脾肿大、脾硬化(脾家病用针以右边为主),乳发炎、乳痛、乳房小叶增生,甲状腺肿大等症极效

※本穴有活脑部血液循环及祛风化痰之功效,治中风后遗症,脑震荡后遗症及脑性麻痹均有极大功效

※本穴治偏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睡中咬牙及肩臂手腕痛亦有殊效,皆与祛风化痰有关

【四花上穴】

部位:在膝眼下三寸,胫骨外帘。【附图】

解剖:(肺支神经,心支神经)

主治:哮喘、牙痛、心跳、口内生瘤、头晕、心脏病、转筋霍乱

取穴;当外膝眼之下方三寸,在前胫骨肌与长总趾伸肌起始部之间陷中是穴

手术:针深二寸至三寸,针深二寸治哮喘,针深三寸治心脏病

运用:四花上穴配搏球穴治转筋霍乱,此时四花上穴须针深三寸

说明及发挥:

※四花上穴与足三里平行,贴肱骨取穴进针

※本穴有强心作用,深针治心脏病及哮喘效果极佳,点刺出血治疗上述病变效果更佳。点刺治疗久年胃病、胃溃疡等症亦极效,一般胃痛点刺后可立止疼痛,久年胃病更可加速治愈

【四花中穴】

部位: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病、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上穴直下四寸五分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急性胃痛、肠炎、胸部发闷、肋膜炎。用毫针针深二寸至三寸治哮喘、眼球痛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于胃经条口穴上五分,为应用极广泛之穴道,以三棱针点刺治疗上述各病确有特效

※此外,以三棱针治疗肺积水、肺结核、肺瘤、肺气肿等病亦有效验

※用毫针则还能治肩胛痛,肘弯痛、食指痛亦极效,唯治则与它穴不同,以采患侧同侧之穴位为主

【四花副穴】

部位: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附图】

解剖:(心之分支神经,肺之支神经、六腑之副神经)

主治:哮喘、眼球病、心脏炎、心脏血管硬化、心两侧痛、心闷难过、坐卧不安、急性胃痛。消骨头之肿胀

取穴:当四花中穴直下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三棱针出血治心脏血管硬化、心脏病、急性胃痛、肠胃炎

运用:四花副穴与四花中穴配合使用,治以上诸症立即见效,但扎针时应对正血管,以见黑血为准

说明及发挥:

※四花副穴在下巨虚穴下一寸,临床上配合四花中应用,亦为应用广泛之点刺要穴

※点刺不必拘泥穴位,在四花中穴至四花副穴附近之青筋上点刺,出血即见效果

【四花下穴】

部位:四花副穴直下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腹胀、胃痛、浮肿、睡中咬牙

取穴:当四花副穴直下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及发挥:

※四花下穴之位置在胃经上,所治之病多系胃肠病,腑肠穴亦在胃经上,主治亦同,但两针通常配合应用

※两针并用,亦称削骨针(紧贴胫骨进针)能治骨骼胀大(骨刺)

【腑肠穴】

部位:四花下穴直上一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副神经、肾之副神经、心脏之副神经)

主治:肠炎、腹胀、胃痛、浮肿、睡中咬牙

取穴:当四花下穴直上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通常为四花下穴之配穴,效力迅速,但不单独用针

【四花里穴】

部位:在四花中穴向里横开一寸二分,当胫骨之外缘。【附图】

解剖:(心之支神经、肺之区支神经)

主治:肠胃病、心脏病、心跳、转筋霍乱(呕吐)

取穴:在四花中穴向里横开一寸二分,至胫骨之外缘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说明及发挥:

※四花里点刺出血治上述病变效果更佳

※点刺出血尚能治变形性膝关节炎(膝关节骨刺)

【四花外穴】

部位:在四花中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肺之支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急性肠炎、牙痛、偏头痛、脸部神经麻痹、肋膜痛

取穴:当四花中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寸半

运用:用三棱针出黑血,治急性肠胃炎、肋膜痛、胸部发胀、哮喘、坐骨神经痛、肩臂痛、耳痛、慢性鼻炎、头痛、高血压

说明:

※四花外穴亦为极重要点刺穴位,除上述各病外,对于侧身各种病变更有特效。如上述之偏头痛、耳痛、肩臂痛、肋骨痛,侧面(胆经)之坐骨神经痛及足跗痛等均有特效

※点刺时在四花外穴周围视青筋出血即见大效,不必拘穴位

【上唇穴】

部位:在膝盖下缘。【附图】

主治:唇痛、白口症

取穴;当膝盖正中央下缘,膑骨韧上

手术:用三棱针刺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及其邻近区,使出黑血,立即见效

【下唇穴】

部位,在膝盖下缘约一寸。【附图】

主治:唇痛、白口症

取穴:当膝盖下缘约一寸处

手术:用三棱针刺膝盖下缘膑骨韧带上及其邻近区,使出黑血,立即见效

说明及发挥:

※两穴均以点刺为主,主治唇部病证,治口腔炎亦有效

【天皇穴】

部位:在胫骨头之内侧陷中,去膝关节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六腑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反胃(倒食病)、肾脏炎、糖尿病、蛋白尿

取穴:当膝下内辅骨下陷中,在胫骨头之内侧,去膝关节一寸五分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配天皇副穴治倒食病,胃酸过多

注意:不宜灸、孕妇禁针

说明:

※天皇穴即脾经之阴陵泉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董师还用以治疗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病所引起之头晕头痛、臂痛、失眠等症

※本穴还可治疗项部及胸膂强紧

【天皇副穴】(肾关)

部位:在天皇穴直下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胃酸过多,倒食症、眼球歪斜、散光、贫血、癫痫病、神经病、眉棱骨痛、鼻骨痛、头晕

取穴:当天皇穴直下一寸半,胫骨之内侧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治胃酸过多,倒食症为天皇穴之配针

说明及发挥:

※天皇副穴又名肾关,为补肾要穴,除治疗上述病症外,对于肾亏所引起之坐骨神经痛、背痛、头痛、腰酸亦有显效,另外治疗两手发麻或疼痛、肩臂痛及肩臂不举(五十肩),尤为特效。针后令其活动手指或抬举肩臂,可立见奇效。余曾治某部司长之五十肩,一次而愈

※配复溜治眼球外斜及飞蚊症极有效

※本穴治多尿、夜尿极特效

※本穴直刺治胸口闷、胸口痛、强心,斜刺治眉棱骨痛,前头痛。补肾

【地皇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距内踝骨七寸。【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脏炎、四肢浮肿、糖尿病、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梦遗、蛋白尿、小便出血、子宫瘤、月经不调、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七寸处是穴

手术:针与脚成四十五度扎人,针深一寸至一寸八分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穴位即脾经之郄穴漏谷,本穴与肾关、人皇合称下三皇,本穴在三皇穴之位置居中,或应更名为人皇,而下面之人皇则更改为地皇似较合理,在此仍从原说

【四肢穴】

部位:当胫骨之内侧,在内踝上四寸。【附图】

解剖:(心之支神经、四肢神经、肾之分支神经)

主治:四肢痛、颈项痛、糖尿病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四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寸半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四肢穴配肾关治肘痛、肩痛甚效

【人皇穴】

部位:在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附图】

主治:淋病、阳萎、早泄、遗精、滑精、腰脊椎骨痛、脖子痛、头晕、手麻、糖尿病、小便出血、肾脏炎、肾亏之腰痛

取穴:当胫骨之内侧后缘,距内踝上三寸处是穴

注意:孕妇禁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穴位即脾经之三阴交穴,配合地皇、肾关同用,合称下三皇穴

※三皇穴为补肾要穴,举凡肾亏所致之各种病变皆有疗效

※三皇穴并用治疗泌尿系统病,消化系统病及妇科疾病疗效甚佳

※三皇穴治疗神经衰弱效果亦佳

【侧三里穴】

部位:在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胫骨前缘,即四花上穴向外横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侧下三里穴】

部位:在侧三里穴直下二寸。【附图】

解剖:(肺之分支神经、牙神经)

主治:牙痛、面部麻痹

取穴:当膝骨前缘,即侧三里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运用:侧三里穴与侧下三里穴同时取用,但单足取穴;治左取右穴;治右取左穴

说明及发挥:

※此二穴除治上述症状外;治疗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尤为特效。治疗手腕扭伤疼痛,效果亦极佳

※此二穴治疗脚跟痛不能着地,效果亦佳

【足千金穴】

部位:在侧下三里穴外(后)开五分,再直下二寸。【附图】

解剖:(肺之支神经、肾之分支神经,喉侧(甲状腺)神经)

主治:急性肠炎、鱼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咙生疮、喉炎(火蛾病)、扁桃腺炎、甲状腺肿

取穴:在腓骨前缘,即侧下三里穴向后横开五分再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足五金穴】

部位:在足千金穴直下二寸。【附图】

解剖:(肺之支神经、肾之分支神经,喉侧(甲状腺)神经)

主治:急性肠炎、鱼骨刺住喉管、肩及背痛、喉咙生疮、喉炎(火蛾病)、扁桃腺炎、甲状腺肿

取穴:在腓骨前缘,即足千金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运用:足千金与足五金穴通常同时取穴,除治甲状腺炎可双足取针下针外,其他各症均单足取穴下针

说明及发挥:

※足千金与足五金合用,以治疗喉部病变为主,除外还可治急性肠炎,肩及背痛

※此二穴治疗肩臂不能左右活动,尤其特效。配合肾关治五十肩极具特效

【七虎穴】

部位:在外踝后一寸半之直线上。【附图】

解剖:(腓肠神经、胸肋神经)

主治:肩骨痛、锁骨炎、胸骨痛及肿胀、肋膜炎

取穴:在外踝后一寸半之直线上取穴;当外踝尖直后一寸半之上二寸一穴,又上二寸一穴,再上二寸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外三关穴】

部位:在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之直线上。【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扁桃腺炎、喉炎、腮腺炎、肩臂痛,各种瘤

取穴:当外踝尖与膝盖外侧高骨连线之中点一穴,中点与该高骨之中点又一穴,中点与外踝之中点又一穴。共三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半

说明及发挥:

※外三关对于外科病变之疗效显著,对于青春痘疗效亦佳;外三关之中关穴还常用于治疗肩臂左右转动不适

※外三关另外尚能治手红肿、手臂肿胀发热,肘痛(中穴为主),三叉神经痛

【光明穴】

部位:在内踝尖直后一寸之上二寸处。【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当内踝尖之直后一寸又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此穴即肾经之复溜,除治疗眼散光及内障外,治疗多种眼病如飞蚊症、青光眼等亦有特效,常配肾关、人皇等穴应用

第八章◎八八部位

概说

八八部位:为大腿部位,系董氏奇穴之精华部位。主治及用法已于第七章述及,详见前章说明,在此从略

【通关穴】

部位:在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膝盖横纹上五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通山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通天穴】

部位:在通关穴直上四寸。【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心脏病、心包络(心口)痛、心两侧痛、风湿性心脏病、头晕、眼花、心跳、胃病、四肢痛、脑贫血

取穴:当大腿正中线之股骨上,距通关穴直上四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不能双足六穴同时下针,仅能各取一穴至二穴下针,高血压者双足只许各取一穴

说明及发挥:

※通关、通山、通天三穴为治疗心脏病及血液循环要穴,盖伏兔穴为脉络之会(见《针灸大成》),即在通关、通山连线中央点上,经络(均隶属胃经)相同,部位毗邻,因此效果近似

※除上述各证外,尚可治疗下肢浮肿,通天穴单用治膝盖痛亦甚效

※通关、通山、通天治疗胃病,疗效亦佳。重性胃病刺血后再针此穴,疗效更佳。此穴组治妊娠呕吐亦有特效

※曾用此穴治手指痛、丹毒、腿风湿无力,疗效颇佳

【姐妹一穴】

部位:在通山穴向内横开一寸后向上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通山穴向内侧横开一寸再直上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一寸半至二寸半

【姐妹二穴】

部位:在姐妹一穴直上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一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一寸半至二寸半

【姐妹三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直上二寸半。【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肾分支神经)

主治:子宫瘤、子宫炎、月经不调、经期不定、子宫痒、肠痛、胃出血

取穴:当姐妹二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运用:三姐妹穴两腿六穴通常同时取穴下针

说明及发挥:

※姐妹一、二、三穴治疗妇科病确有效验,但目前则以手掌之妇科穴或还巢穴替代

【感冒一穴】

部位:在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二穴向里横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感冒二穴】

部位:在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肺之分支神经)

主治:重感冒、发高烧、发冷、感冒头痛

取穴:当姐妹三穴向里横开一寸,亦即感冒一穴直上二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运用:感冒一、感冒二穴同时取穴,针向腿中心斜刺

说明及发挥:

※感冒穴对感冒确能收到减轻症状之效,但位于大腿上部,取穴略有不便,目前多以三叉一穴配灵骨大白治疗,重症可于少商、商阳点刺,配针曲池,疗效更佳

【通肾穴】

部位:在膝盖内侧上缘。【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阳萎、早泄、淋病、肾脏炎、糖尿病、肾亏之头晕腰痛、风湿病、子宫痛、妇科赤白带下

取穴:当膝盖内侧上缘之陷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半

【通胃穴】

部位:在通肾穴上二寸。【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

取穴:在膝盖内侧上缘之上二寸,即通肾穴之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通背穴】

部位:在通肾穴之上四寸。【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同通肾穴,又治背痛

取穴:在通肾穴直上四寸,即通胃穴直声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半

运用: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二穴(两腿四穴)配针,禁忌三穴同时下针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其他各症之补针

通肾、通胃、通背三穴可任取一穴为治疗妇人流产之补针,连续治疗半月即无流产之虞

说明及发挥:

※通肾、通胃、通背均位于大腿内侧黑白肉际之棱线上,利水补肾之效甚强

※通肾穴除治疗上述证状外,还可治疗口干、喉痛

※上述三穴配合主治肾脏炎、脸浮肿、全身浮肿、四肢浮肿、脚背红肿极为有效,两侧六针齐下,并无大碍

※上述三穴治疗肩峰痛亦极有效。通胃穴单治胃病可立即见效;通背穴治背痛极效

【明黄穴】

部位:在大腿内侧之正中央。【附图】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白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大腿内侧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半至二寸半

【天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上三寸。【附图】

解剖:(肝之总神经、心之总神经、心脏之动脉、表层属肾之副神经,中层属肝之神经,深层属心之神经)

主治:肝硬化、肝炎、骨骼胀大、脊椎长芽骨(脊椎骨膜炎)、疲劳、腰酸、眼昏、眼痛、肝痛、消化不良、自血球症(特效)

取穴:当明黄穴直上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五分

【其黄穴】

部位:在明黄穴直下三寸

解剖:(胆总神经,心之支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胆病及明黄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明黄穴直下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运用: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同时取穴下针主治肝炎、肝硬化、骨骼胀大等各证,脾硬化、舌疮

说明及发挥:

※明黄、其黄、天黄位于大腿内侧厥阴经线上(肝经)

※天黄、明黄、其黄三穴合用简称上三黄,为治疗肝脏病变之主要穴道,对于急性肝炎,则以先针肝门、肠门为要

※上三黄穴治疗颈椎骨刺、腰椎骨刺、疗效亦佳

※透过调整肝脾之作用,治血液病效果极佳,如白血球过多,再生障碍性贫血,齿衄、鼻衄等

※透过平肝熄风之作用,治疗美尼尔症(重性头晕)、帕金森症、舞蹈病亦有一定疗效,配肾关、复溜疗效更好

【火枝穴】

部位:在其黄穴上一寸半。【附图】

解剖:(肝、胆神经,心之分支神经)

主治:黄胆病、黄胆病之头晕、眼花及背痛、胆囊炎

取穴:当其黄穴直上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运用:明黄、火枝、其黄三穴同时下针治黄胆病、胆炎

【火全穴】

部位:在其黄穴直下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肝、胆神经,心之分支神经、脊椎神经)

主治:同火枝穴,并治脊椎骨痛及足跟痛

手术:针深一寸五分至二寸

运用:火全穴配合其黄、火枝穴下针,亦可治黄胆病、胆炎及胆结石止痛,火全穴单独取穴治脊椎骨及足跟痛

说明:火全、其黄、火枝三穴治上述各病确有特效,但由于取穴之便,目前治胆囊病变多以面部之木枝穴取代

【驷马中穴】

部位: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附图】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乳房疼特效、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治下肢扭伤

取穴:直立、两手下垂、中指尖所至之处向前横开三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驷马上穴】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乳房疼特效、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治下肢扭伤

取穴:当驷马中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驷马下穴】

部位:在驷马中穴直下二寸处是穴

解剖:(肺之总神经,肝之分支神经)

主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腰痛、肺弱、肺病、胸部被打击后而引起之胸背痛、肋膜炎、鼻炎、耳聋、耳鸣、耳炎、面部神经麻痹、眼发红、哮喘、乳房疼特效、半身不遂、牛皮癣、皮肤病。治下肢扭伤

手术:针深八分至二寸五分

运用:治肋痛、背痛、坐骨神经痛单足取上、中、下三穴,其余各症两脚六针同时取之

说明及发挥:

※驷马上中下三穴位于膝盖骨外上缘之延伸线上,驷马中穴据经验,应于胆经风市穴向前(向阳明经)横开三寸半之穴点为宜

※驷马三穴为治疗肺脏病候群之特效要穴,治疗鼻炎、牛皮癣、青春痘均有特效,对于各类皮肤病效果亦佳。另外治疗结膜炎。甲状腺肿亦有卓效。耳病(耳鸣、重听)亦有卓效

※本穴治疗胸痛、胸肋痛、胸连背痛均有效

【下泉穴】

部位: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五分。【附图】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在膝关节外侧面正中央直上二寸半处是穴。109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中泉穴】

部位:在下泉穴之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下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八分

【上泉穴】,

部位,在下泉穴之直上二寸。【附图】

解剖:(肺部与面部之机动神经)

主治:面部麻痹、面部神经跳、口歪、眼斜

取穴:当中泉穴直上二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上泉、中泉、下泉三穴单脚同时取穴下针。治左用右穴;治右用左穴

说明:上泉、中泉、下泉三穴合称三泉穴,位于胆经线上,治颜面神经麻痹有卓效,治耳鸣、重听亦有效

【金前下穴】

部位:在膝盖骨外上角之直上一寸。【附图】

解剖:(肺部机动神经、肝之交感神经)

主治:胸骨外鼓、肺弱、羊狗疯、头痛、皮肤敏感

取穴:在膝盖骨外侧上角之直上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金前上穴】

部位:在金前下穴直上一寸半。【附图】

解剖:(肺部机动神经、肝之交感神经)

主治:胸骨外鼓、肺弱、羊狗疯、头痛、皮肤敏感

取穴:在膝盖骨外侧上角,上二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金前上下两穴双脚同时配穴下针

【中九里穴】

部位:在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附图】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四肢弹力神经)

主治:背痛、腰痛、腰脊椎骨痛、半身不遂、神经麻痹、脖颈痛、头晕、眼胀、手麻、臂麻、腿痛、神经无力

取穴:当大腿外侧中央线之中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二寸

说明及发挥:

※本穴与胆经之风市穴位置相符,为极常用之镇痛及镇定要穴(疏风作用极强),亦为董师治疗前高棉总统朗诺半身不遂之主穴

※本穴除上述治证外,对耳神经痛、口歪眼斜、太阳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等亦有疗效。本穴之主治极多,对于身体侧面(尤其是胆经)各种病变尤为特效;应用时可配合胆经中渎穴倒马,效果更佳

※本穴尚能治耳鸣及风疹瘙痒亦极有效

【上九里穴】

部位:在中九里穴向前横开一寸半。【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肾之神经)

主治:心经之臂痛、眼痛、肾气不足之腹胀

取穴:当中九里穴向前横开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下九里穴】

部位:在中九里穴向后横开一寸半。【附图】

解剖:(背神经、腿神经)

主治:背痛、腿痛

取穴:当中九里穴向后横开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寸半

【解穴】

部位:在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附图】

解剖:(心敏感神经及血管)

主治:扎针后气血错乱、血不归经、下针处起包、疼痛、或是西医注射后引起之疼痛、跌打损伤、精神刺激而引起之疼痛、疲劳过度之疼痛

取穴:当膝盖骨外侧上角直上一寸向前横开三分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运用:下针后将针缓转动,病痛解除即取针,留针时间以八分钟为限。如患者晕针不省人事,即将其口张开,以扁针、以凉水洗其头,并以湿毛巾覆盖其头部,令饮凉开水半杯即苏;受刑休克者亦可用此法解之,如患霍乱引起休克,可用凉水洗头,使其恢复知觉,然后用针药治之

说明及发挥:

※解穴治疗上述各证确有特效,留针时间并不以八分钟为限

※解穴治疗新发初患之各种疼痛疗效极佳,尤其是各种新得之扭伤尤具卓效

【内通关穴】

部位:在通关穴向内横开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四肢神经麻痹、心脏衰弱、中风不语、腰痛、手不能举

取穴:当通关穴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三分至五分

【内通山穴】

部位:在通山穴向内横开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四肢神经麻痹、心脏衰弱、中风不语、腰痛、手不能举

取穴:当通山穴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内通天穴】

部位:在通天穴向内横开五分。【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四肢神经麻痹、心脏衰弱、中风不语、腰痛、手不能举

取穴:当通天穴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注意事项见通关、通山、通天穴各条

【失音穴】

部位:在膝盖内侧之中央点及其下二寸。【附图】

解剖:(肾神经、喉之主神经)

主治:嗓子哑、失音、喉炎

手术:针深五分至八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治疗失音、音哑确实有效。治疗扁桃腺甲状腺肿大、喉咙肿痛亦有疗效

第九章◎九九部位

【耳环穴】

部位:在耳垂表面之中央。【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解酒、止呕吐

取穴:当耳垂表面之中央点是穴

手术:用细毫针由外向里(向面部)斜刺一分至一分半(皮下针)

说明及发挥:

※耳环穴与耳针眼点相符

※治酒醉配合素髎穴并用,效果更佳

【木耳穴】

部位:在耳后上半部横血管之下约三分。【附图】

解剖:(肝神经)

主治:肝痛、肝硬化、肝肿大、肝衰弱引起之疲劳、久年淋病(需长期针治)

取穴:当耳后上半部横血管之下约三分处是穴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分至二分

【火耳穴】

部位:在对耳轮之外缘中部。【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脏衰弱及膝盖痛、四肢痛

取穴:在对耳轮之外缘中部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火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膝点,但治疗范围更广泛

※董师注重膝与心之关系,故用于心脏病变亦有疗效

【土耳穴】

部位,在耳甲腔部之中。【附图】

解剖:(脾之神经)

主治:神经衰弱、红血球过多、发高烧、糖尿病

取穴:在耳甲腔之中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土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脾区

【金耳穴】

部位: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腰脊椎骨弯曲、过敏性感冒

取穴:在耳壳背之外缘上端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金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肺区

【水耳穴】

部位:在对耳轮之外缘下端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肾亏、腰部两边痛、腹部发胀

取穴:在对耳轮之外缘下端取之

手术:用细毫针竖刺一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火耳穴相当于耳针之肾区

※以上火耳、木耳、土耳、金耳、水耳等穴以五行命名者,对于五脏之五行体系各病亦有疗效

【耳背穴】

部位:在木耳穴之上约三分处。【附图】

解剖:(喉部神经)

主治:喉炎、喉蛾

取穴:在木耳穴之上约三分处血管中取之

手术:以三棱针扎出血

说明及发挥:

※耳背穴相当于耳针之上耳背处

※本点为点刺要穴,点刺出血治疗皮肤病、青春痘、面部黄褐斑、偏头痛、张口不灵、扁桃腺炎、结膜炎极有效

【耳三穴】(耳上穴、耳中穴、耳下穴)

部位:在耳轮之外缘。【附图】

解剖:(肺、肾神经)

主治:霍乱、偏头痛、感冒、扁桃腺炎

取穴:在耳轮外缘上端一穴(耳上穴)、中央一穴(耳中穴)、下端一穴(耳下穴)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1次用2穴可矣

第十章◎十十部位(头面部位)

【正会穴】

部位:在头顶之正中央。【附图】

解剖:(脑之总神经)

主治:四肢颤抖、各种风症、身体虚弱、小儿惊风、眼斜嘴歪、半身不遂、神经失灵、中风不语

取穴:正坐,以细绳竖放头顶中行,前垂鼻尖,后垂颈骨正中,另以一绳横放头顶,左右各垂耳尖,此两绳在头顶之交叉点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督脉之百会穴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特效,唯需与前会或后会穴倒马并用较佳

※本穴董师常用治半身不遂,配灵骨、大白疗效更高

【州圆穴】

部位:在正会穴旁开一寸三分。【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正会穴向右及左旁开一寸三分处是穴(左右各一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本穴应以正会穴旁开一寸半取穴为宜,相当于膀胱经之通天穴

【州昆穴】

部位:在州圆穴直后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肺神经)

主治:半身不遂、四肢无力、虚弱、气喘、坐骨神经痛及背痛、神经失灵

取穴:当州圆穴直后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一分至三分深

说明: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络却穴相符

【州仑穴】

部位:在州圆穴直前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肺神经)

主治:脑瘤及州圆穴主治各症

取穴:当州圆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左脑生瘤取右穴。右取左穴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承光穴相符

※常与州圆或州昆以倒马针并用,以加强疗效

【前会穴】

部位:在正会穴前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脑之副神经)

主治:头昏、眼花、脑胀、神经衰弱

取穴:当正会穴直前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本穴对不省人事之病患有使其复苏之效

说明:本穴位置与督脉之前顶穴相符,常与后会穴及正会穴倒马并用

【后会穴】

部位:在正会穴直后一寸六分。【附图】

解剖:(脑之总神经、脊椎神经)

主治:骨结核、头痛(轻度)、头晕、脊椎骨痛(对第十九至廿一椎最有效)、脑充血、中风不语、半身不遂、神经麻痹

取穴:当正会穴直后一寸六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二分至三分

说明:

※本穴位置与督脉之后顶穴位置相符,常作为百会之倒马针

※本穴能治尾椎疼痛。本处疼痛,针尾椎处亦能治疗之(见冲霄穴),皆有特效

※本穴连同前述之正会、州圆、州仑、州昆、前会等穴镇定及活络作用均极强,治疗半身不遂及各种风症概为常用

【总枢穴】

部位:后头部入发际八分。【附图】

解剖:(丹田神经)

主治:呕吐、六腑不安、项痛、心脏衰弱、霍乱、发言无声

取穴:当后头部入发际八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用三棱针最有效,尤其小儿

注意:对本穴一般针深禁止超过三分,但失音者可针深至三分,使其发音恢复正常。用三棱针出血时,应用手将本穴之肌肉捏起,而后刺之

说明及发挥:

※本穴入发际八分,介于督脉之风府穴与哑门之间,一说即督脉之风府穴

※治疗上述各症以三棱针点刺确有特效,以二十六号针施治效果亦佳,唯不宜刺入太深

【镇静穴】

部位:在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

解剖:(脑神经)

主治:神经错乱、四肢发抖、两腿酸软、四肢神经麻痹、失眠、小儿梦惊

取穴:当两眉头之间正中之上三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由上往下扎(即皮下针)

运用:本穴应与正会穴配针,才有疗效

说明:本穴位置与一般奇穴之印堂穴位置相符,除皮下针外,有时还可以点刺出血

【上里穴】

部位:在眉头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头之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膀胱经之攒竹穴相符

【四腑二穴】

部位:在眉毛之中央上二分。【附图】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中央之直上二分处是穴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一般奇穴之“鱼腰”相符

【四腑一穴】

部位:在眉尖之上二分

解剖:(肺之区支神经、眼神经)

主治:小腹胀、眼昏、头痛

取穴:当眉尖之上二分处取之

手术:皮下针,针深一分至二分

运用:四腑一、四腑二及上里三穴用三棱针同扎出血为治临时头痛之特效针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胆经之丝竹空穴相符

※本穴与上里、四腑二点刺同为治疗前头痛之特效要针

【正本穴】

部位:鼻端

解剖:(肺之交叉神经)

主治:敏感性鼻炎、治妖邪(鬼迷)

取穴:仰卧正坐均可,头稍仰起,于鼻之尖端以手摸之左右各有小软骨,中有陷凹处是穴位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注意:勿刺伤软骨

运用:用三棱针出血最有效。脑力衰退及肺弱者,可针本穴补之

说明及发挥:

※本穴即督脉之“素髎”穴

※本穴邻近大肠经及胃经(手足阳明经),督为诸阳之会,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本穴调理气血作用甚强

※本穴提神醒脑作用极强,能治酒醉

※点刺能治酒糟鼻子、鼻粘膜肥大、鼻塞等

【马金水穴】

部位:在外眼角直下至颧骨之下缘陷凹处

解剖:(肾神经、肺之副支神经)

主治:肾结石、闪腰、岔气(呼吸时感觉痛楚)、肾脏炎、鼻炎

取穴:当外眼角之直下至颧骨下缘一分五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注意:下针后痛楚立即解除者,表示取穴正确;起针后出血,表示取穴不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小肠经之“颧髎”穴位置相符,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治疗腰痛效果亦佳

※顾名思义马金水者通气利肾,故治上述各病疗效甚佳

【马快水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之直下四分。【附图】

解剖:(肾神经、膀胱神经)

主治:膀胱结石、膀胱炎、小便频数、腰脊椎骨痛、鼻炎

取穴:在马金水直下四分,约与鼻下缘齐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马快水位于马金水下四分,两穴倒马并用,治疗肾结石及膀胱结石,效果甚佳

【腑快穴】

部位:与鼻下缘齐平,鼻角外开五分。【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六腑神经)

主治:腹胀、腹疼痛、疝气

取穴:与鼻下缘齐平,从鼻角向外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本穴位置与大肠经之迎香相符

【六快穴】

部位:在人中(鼻至唇中央)向外平并一寸四(约距口角外纹一分五)。【附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尿道结右、尿道炎

取穴:从人中央向外平开一寸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运用:※与马快水穴配针治尿道结石

※配七快治尿道炎、尿道痛

【七快穴】

部位:在嘴角外侧五分

主治:面部麻痹、肺虚弱、尿道结石

取穴:当嘴角外开五分处是穴

运用:右脸麻痹取左穴,左脸麻痹取右穴

说明:本穴位置与胃经之地仓相符,作用亦同

【木枝穴】

部位:在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一寸。【附图】

解剖:(肝、胆神经)

主治:肝虚、胆虚、胆结石、小儿夜哭,

取穴:从马金水穴向外上方斜开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说明及发挥:

※本穴位置与胃经之下关相符

※顾名思义,木枝者,胆也,治疗各种胆病,尤其是胆结石,确具卓效

※治疗胆虚所致各病,效果亦佳

※本穴又能治老人双脚无力易摔跌

【水通穴】

部位:在嘴角之下四分。【附图】

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虚、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当嘴角直下四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水金穴】

部位:在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附图】

解剖:(肾神经)

主治:风湿病、肾虚引起的疲劳、头晕、眼花、肾亏、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从水通穴向里平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由内向外斜扎、针深一分至五分

运用:水通、水金两穴均主治肾病,取穴下针时应就发青处针之

说明及发挥:

※水通穴位于嘴角下五分,水金穴位置则以水通为准与嘴唇平行内开五分,一般而言出现该穴主治病症之际,此二穴附近经常出现乌青,若就发青处针之,效果尤佳

※水金、水通顺气作用极强,举凡咳嗽、气喘、打呃、腹胀、呕吐、乾霍乱等皆有特效,对于肾亏所致各病,本穴又有补虚之效,为董师常用要穴之一

※本穴针刺时向颧骨方向皮下针,可针至寸半。治咳嗽、气喘立见大效;其效果非十四经穴可及

※本穴组所在及所刺入之处,正当全息倒象之气管及肺所在之妊,顺象则为下焦肾气所在,故本组穴补气益肾作用极强,名为水金、水通,名符其实

【玉火穴】

部位:在眼中央直下之颧骨直下陷处。【附图】

解剖:(心、肝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肩臂痛、四肢痛、膝盖痛、颧骨痛、腮骨痛

取穴:当眼中央正下方之颧骨直下陷凹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鼻翼穴】

部位:在鼻翼上端之沟陷中。【附图】

解剖:(肺、肾、脾神经)

主治:眉棱骨痛、头昏眼花、肾亏之各种神经痛、半身不遂、四肢骨痛、脸面麻痹、舌痛、舌硬、舌紧、偏头痛、喉痛

取穴:当鼻翼中央上端之沟陷中取之

手术;针深一分至二分

说明及发挥:

※玉火及鼻翼二穴均为镇痛要穴;玉火善治血虚血瘀所致之各种疼痛,鼻翼善治气虚、气郁所致之各种疼痛

※鼻翼穴尚能消除疲劳,提神醒脑尤为妙用。余常用治全身酸痛极效

※余常用此穴治坐骨神经痛亦极效

【州火穴】

部位:在耳尖上一寸半。【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心跳、风湿性心脏病、四肢无力及腰痛

取穴:用手压耳抵头,在耳尖上一寸半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州金穴】

部位:在州火穴后一寸。【附图】

解剖:(肺之神经)

主治:腰痛、坐骨神经痛及风湿病

取穴:从州火穴向后一寸处取之

手术:针深一至三分

【州水穴】

部位:在后脑高骨之中央及其上八分。【附图】

解剖:(肾之神经)

主治:腰部脊椎骨痛、下肢麻痹、神经无力

取穴:在后脑高骨之尖端中央一穴,其上八分又一穴,共二穴

手术:针深一分至三分

第十一章◎后背部位

【分枝上穴】

部位:在肩胛骨与肱骨连接之叉口下。【附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

取穴:在肩峰突起后侧直下之腋缝中,当肩胛关节之下一寸处是穴

手术:针深一寸至一寸五分

【分枝下穴】

部位:在分枝上穴稍向内斜下一寸半。【附图】

解剖:(分泌神经)

主治:药物中毒、蛇、蝎、蜈蚣等虫毒、狐臭、口臭、糖尿病、疯狗咬伤、小便痛、血淋、性病之淋病、食物中毒、服毒自杀(轻则可治,重则难医),全身发痒、瓦斯中毒、原子尘中毒、乳炎

取穴:当分枝上穴之直下一寸半再向内横开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五分至一寸

运用:本穴通常为分枝上穴之配针

【七星穴】

部位:包括在项部入发际八分之总枢穴,其下一寸之分枢穴,下二寸之时枢穴,以及向两旁横开八分去发一寸之支禹穴,及支禹穴下一寸之士禹穴(共七穴)。【附图】

解剖:(总枢、分枢及时枢三穴属脑总神经,两支禹及士禹属肺分支神经)

主治:呕吐(五脏不安),感冒头痛、小儿高烧、小儿各种风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以总枢、分枢、时枢三穴为主,支禹、士禹穴为配针

注意:放血时,应用拇指及食指捏起穴位肌肉,然后对准穴位扎针出血,扎小儿应特别注意,以免上伤脑部总神经,下伤丹田,致耳聋音哑

说明及发挥:

※总枢穴在前述十十部位之总枢穴已有说明。分枢在总枢下一寸,虽然因为有七个穴道,故称七星,但并不需要每个穴都针,一般只要针总枢、分枢即能达到疗效,点刺出血效果更佳。由于穴位相近取风府、哑门疗效亦同。但以刺血为主

【五岭穴】

部位:包括五道穴线,第一道穴线从大椎骨下第二节江口穴起,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火曲、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土泄,直至第十椎下土克穴为止,共十穴。第二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江口穴向左右平开四指,金北穴起每下一寸为一穴,其顺序为金斗、金吉、金陵、木东、木杜直至木梅穴为止,共八穴。第三条穴线(左右共两条)从第二条线向外横开四指,共有金枝、金精、金神、木原、木太、木菊、木松七穴,每穴间隔约一寸。【附图】

解剖:(从火云穴至火门穴属心之神经从土月穴至土克穴属脾之神经。从火金穴以上属心肺交叉神经。从火金穴以下,左边属肺神经,右边属肝神经,从金神穴以上属肺之神经。从金神穴以下,左边属肺脾交叉神经,右边属肝肺交叉神经)

主治:血压高、重感冒、发高烧、发冷、突然间引起之头晕、头痛、高血压引起之手足麻痹、半身不遂,阴霍乱、阳霍乱、呕吐及各种痧症、血管硬化之腰痛,干霍乱、急性胃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扎出血

注意:扎针部位应先以酒精棉花擦净,然后以手指或针柄按压穴位始可扎之

说明及发挥:

※五岭穴因针刺穴位成五行排列,且位于身体较高之背脊部位,故称五岭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为脊椎线,自第二椎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十穴。第二行自第二椎旁开三寸起下一椎一穴,计有八穴,第三行自第二椎旁开六寸起每下一椎一穴,计有七穴,上述各穴除第一行位于脊椎只有一条外,第二三行左右对称排列,因此总计有四十穴

※为了便于应用,可以如下之方法记忆:“二椎直下连十穴,二椎旁三连八穴,二椎旁六连七穴”

※五岭穴之第一行与督脉重复,第二行与膀胱经重复,穴位不再比对说明,因系以点刺治疗,作用与督脉及膀胱经有出入,因此另立穴名

※治疗时不必四十针均针,可针对上述各病之发病原因及症状牵连脏腑,按前述解剖有关之脏腑神经解剖部位施针,完全以点刺出血为主

【双凤穴】

部位:从大椎骨以下第2与第3脊椎骨间,向左右横开一寸五分之火风穴起,每下一寸一穴,其顺序为火主、火妙、火巢、火重、火花、火密七穴”右左共十四穴)。【附图】

解剖:(心之神经)

主治:手痛脚痛、手麻脚麻、手足血管硬化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双凤穴顾名思义计有两行,位置为自第二椎旁开寸半起每下一寸一穴连续七穴(双偶计十四穴),点刺时以患侧为主,左病针左穴,右病针右穴

【九猴穴】

部位:包括火凤、火主、火妙、金堂(金斗上二寸)、金北、金斗、金吉、金枝、金精九穴。【附图】

解剖:(心、肺神经)

主治:喉痧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本穴之排列共分三行,位置为第二椎旁开寸半之火凤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主穴(含火凤),大椎旁开三寸之金堂穴起每下一寸一穴,计有四穴(含金堂),第二椎旁开六寸之金枝及下一寸金精,计二穴,总共九穴,为治疗猴痧之要穴,故称九猴穴,可记忆为“二椎寸半连三穴,一椎旁三连四穴,二椎旁六连二穴”

【三金穴】

部位:包括金斗、金吉、金陵三穴。【附图】

解剖:(心、肝交叉神经)

主治:膝盖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左痛取左穴;右痛取右穴;两脚痛则双边取穴

说明及发挥:

※金斗、金吉、金陵三穴分别位于第三、四、五椎外开三寸处,相当于膀胱经之魄户、膏肓、神堂穴,点刺出血少许,治疗膝关节疼痛,确有立竿见影之效,数年大疾亦往往愈于霍然

【精枝穴】

部位:包括金精、金枝两穴。【附图】

解剖:(肺肾交叉神经)

主治:小腿发胀、小腿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精枝穴含金精、金枝两穴,分别位于第二椎及第三椎旁开六寸处,点刺出血,治疗小腿酸胀疼痛,效果极为迅速而突出

【金林穴】

部位:包括金神、木原、木太三穴。【附图】

解剖:(肺总神经、右属肝肾交叉神经,左属脾肾交叉神经)

主治:坐骨神经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金神、木原、木太三穴分别位于第四五六椎外开六寸处,亦即紧接于精枝穴下,点刺治疗大腿及坐骨神经痛确有卓效

【顶柱穴】

部位:包括金吉、金陵、火金、金神、木东、木杜、木梅、木原、木太、木菊、木松十一穴(两边共二十二穴)。【附图】

解剖:(右属心肝肺交叉神经,左属心肝脾交叉神经)

主治:腰痛、闪腰、岔气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顶柱穴计有十一穴,两侧合计则为二十二穴,分二行排列。第四椎至第九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第四椎至第八椎每椎旁开六寸各一穴,计五穴,可记忆为“四椎旁三连六穴,四椎旁六连五穴”

【后心穴】

部位:包括大椎骨下第四个脊椎关节处,火云、火长、火明、火校、火门、土月六穴及脊椎旁开一寸五分之火妙、火巢、火重、火花四穴(两边共八穴),与旁开三寸之金吉、金陵、火金三穴(两边共六穴)。【附图】

解剖:(心之总神经)

主治:羊毛痧、疔疮、心脏衰弱、胃病、风寒入里重感冒、中风、各种急性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治羊毛痧(羊毛疔)时,用三棱针对着紫点(重者现黑点)将毛丝抽出,治疔疮、心脏衰弱及胃病用三棱针出血(限于四肢及面部之疔疮)

说明及发挥:

※后心穴计有十三穴,两侧合计则为廿六穴,位置分别为一、第一行自第四椎起(含第四椎)每下一椎一穴,计六穴。二、第二行自第四椎至第七椎计四椎,每椎旁开寸半各一穴,共四穴。三、第三行自第四椎至第六椎计三椎,每椎旁开三寸各一穴,共三穴。本穴治疗上述各症确有卓效。可以如下方法记忆“四椎直下连六穴。四椎寸半连四穴,四椎旁三连三穴”

【感冒三穴】

部位:包括安全、金斗(两边)三穴。【附图】

解剖:(安全穴为脊椎总神经及四肢神经所在、金斗穴为心脏奕瓣神经所在)

主治:重感冒

取穴:安全穴在大椎骨下缘陷凹处,金斗穴在大椎之下第五椎旁开四指处

手术:用毫针针入皮下即效

说明及发挥:

※此处所指之安全应系指督脉之陶道而言,金斗穴即膀胱经之魄户穴

※陶道连同两侧之魄户计三穴治感冒甚效,故称“感冒三穴”。用三棱针点刺效更佳

【水中穴】

部位:在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肾亏、肾脏炎、妇科经脉不调、便秘、口揭、腰脊椎骨痛

取穴:当第十三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取之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及发挥:

※水中穴位置与膀胱经之三焦俞位置相符

【水腑穴】

部位:在第十四椎下旁开一寸五分。【附图】

解剖:(肾总神经)

主治:脊椎骨痛及弯曲困难、妇女经脉不调、肾虚、肾脏炎、口渴、便秘、肠炎、失眠、阳萎、早泄、头痛、糖尿病、闪腰、岔气、头晕眼花、腰酸背痛、急性肾炎、膀胱结石、小便不通、死胎不下

取穴:当第十四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处是穴

手术:针深八分至一寸

说明:水腑穴位置与膀胱经之肾俞位置相符

【三江穴】

部位:包括第十三椎下之分线穴起,每下一节一穴,其顺序为水分、水克、水管、六宗、风巢、主巢七穴及十四椎下旁开四指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附图】

解剖:(肾神经及六腑神经)

主治:经闭、子宫炎、肠炎、闪腰、岔气,急性肠炎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三江穴包含两侧之双河穴及中央十三椎下每下一椎一穴之连续七穴。计有三行,故称为三江穴,除治疗上述症状外,亦含有双河穴之疗效,可记为“十三椎下连七穴,十四旁三连六穴”

【双河穴】

部位:包括第十四椎下之六元、六满、六道、华巢、环巢、河巢六穴(两边共十二穴)。【附图】

解剖:(肾神经、六腑交叉神经)

主治;手臂痛、肩背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注意:出黑血有效,出红血无效

说明及发挥:

※双河穴亦为两行,位置为自第十四椎旁开三寸起,每下一椎旁开三寸各一穴,计六穴,两侧合计十二穴,其位置分布与膀胱经符合,记为“十四旁三连六穴”

【冲霄穴】

部位:包括第二十椎下之妙巢穴,二十一椎下之上对穴及上对穴下之一寸之上高穴,共三穴。【附图】

主治:小脑痛、小脑发胀、项骨正中胀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冲霄穴治疗上述各症及后头痛,确具卓效

第十二章◎前胸部位

【喉蛾九穴】

部位:在喉结及其上一寸与下一寸五分处,另加该三处各左右旁开一寸五分处,共九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蛾、喉痛、甲状腺炎、喉痒、痰塞喉管不出(呼吸困难,其状如哮喘)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放血

注意:扎针时需将穴部皮肉捏起,以免扎伤筋及软骨

说明:喉蛾九穴因治喉蛾(白喉),并且有九穴而得名

【十二猴穴】

部位:平行锁骨下一寸三分处共三穴,再下一寸五分处又三穴,两边总共十二穴

解剖:(肺神经)

主治:喉痧(猩红热)、血管硬化之哮喘、肝霍乱、下痢不止。(伤寒、重感冒、霍乱均会喉痧)(注:阙P154,金五穴由《董氏奇穴针灸发挥》补入)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十二猴穴因治猴痧(猩红热),并且有十二穴而得名

【金五穴】

部位:在胸骨上端半月状之下陷凹处为金肝穴,每下一节为一穴,其顺序为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共五穴。【附图】

解剖位置:(心神经、气管神经。)

主治:肝霍乱、消化不良(胃胀)、肋痛、气管不顺、各种痧症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金五穴之金肝穴即任脉之天突穴,其下之金阴、金阳、金转、金焦四穴亦即任脉璇玑、华盖、紫宫、玉堂等穴

【胃毛七穴】

部位:从岐骨下缘陷凹处起,直下一寸一穴,共三穴。旁开一寸五分各两穴(两边四穴)。【附图】

解剖:(心胃交叉神经)

主治:羊毛痧、胃病、各种霍乱、心跳、胃出血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治羊毛痧则需抽出毛丝

说明及发挥:

※(注:据《董氏奇针灸发挥》,胃毛七穴部位之旁开“一寸五分”应为“二寸”方为正确)因此胃毛七穴之位置应系鸠尾、巨阙、上脘(以上三穴属任脉)及两旁之不容、承满(属胃经)内侧各五分一穴,两侧计四穴,总共七穴,位于胃部附近,并以治胃病为主,故称胃毛七穴

【腑巢二十三穴】

部位:肚脐直上一寸一穴共二穴,肚脐每下一寸一穴共五穴,肚脐旁开一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肚脐旁开两寸一穴,其上一穴,其下二穴(共四穴,两边共八穴),总共二十三穴。【附图】

解剖:(六腑神经)

主治:肠炎、子宫炎、肾炎、肾痛、脐痛

取穴:详上述部位

手术:用三棱针出血

说明及发挥:

※腹巢二十三穴虽有二十三穴之多,但并不每穴皆用,在精穴简针原则下,一般只针以肚脐为中心,四旁各开一寸之穴位为主,随病情之严重而向四方扩张用穴

2009-01-06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

海云青飞 作品: - 《悟道进化生物学》 - 《悟道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