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化对谷物市场的影响,全球变暖会饿死人的

粮食危机离我们有多远

岁末年初,粮食问题成了中国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

表面上看,搅热这个话题的是去年年底,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的一份民间研究报告。这份报告提出的“与其相信土地,不如相信市场”的结论,不仅引得国家粮食局的某前高官愤然离席,同时也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

但实质上,这一争议之所以如此热烈,和近年来全球性粮食供应紧张的大背景不无关系。虽然粮食紧缺的现象以一些非洲国家为烈,但也拨动了不少中国人的神经

如果我们还不够健忘的话,我们就应该还记得,整整在半个世纪前,中国曾经经历过一场旷古大饥荒。数以千万的中国人因为缺乏粮食,而以非正常的方式告别了人世

当然,造成那场灾害的很多因素,目前已经难寻踪迹。但它在中国人记忆中铭刻下的印记,却不会很快消退

更何况,威胁粮食安全的新的未知数也在悄悄逼近,那就是日益严峻的全球变暖

在1月9日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上,美国华盛顿大学大气科学教授戴维·巴蒂斯迪(David Battisti)和斯坦福大学食品安全与环境项目主任罗莎·奈勒(Rosamond Naylor)就警告说,到2100年,如果不能很好地采取适应性措施,全球变暖诱发的粮食危机可能会影响到全球一半的人口

从1972年到2003年,气温升高经发粮食大减产

这种担心,也许绝非杞人忧天

让我们把历史的长镜头对准1972年。这一年发生在前苏联的事情,几乎影响了全世界之后关于粮食安全的所有思考

这一年夏天,今天的俄罗斯西南部以及乌克兰东南部——这些被认为是整个国家“谷仓”的地区——遭受了严重的热浪和干旱袭击

一开始,包括当地报纸在内,都把干旱视为最主要的威胁。但实际上,根据历史记载,在过去100年中,当地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夏天都比当年夏天的降水要少

事实上,真正的杀手是高温。这些地区的温度,比常年平均温度要高出2摄氏度到4摄氏度。更为要命的是,在7月至8月间,正值当地小麦和其他谷物生长的关键季节,却经常出现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

这个夏天对于前苏联而言是灾难性的。它使得整个前苏联的谷物产量,比上一年大幅下降了13%

当然,受这一事件影响的绝对不止前苏联。由于前苏联增加进口的刺激,从1972年第一季度到1974年,国际市场上小麦的名义价格,从每吨60美元激增至每吨208美元。有些专家甚至断言,当时国际市场的实际小麦价格,整整翻了三倍

另外一个颇为典型的年份则是2003年。这一年,西欧遭遇到创纪录的热浪袭击。在法国,当年夏天的平均温度,比常年高出了3.6摄氏度

肆虐的热浪,最终夺走了5.2万人的生命,这也是西方社会有史以来与气候直接相关的最大一起灾难。它对农业也同样影响巨大。那年夏天,许多农作物的成熟期都提前了10到20天

在意大利,当年的玉米产量下降了36%;在法国,玉米和草料产量下降了30%,水果产量下降了25%,在热浪袭击时已经进入收获期的小麦也减产了21%。虽然西欧农民可以从政府获得相应的补贴,但仍然遭受到重大经济损失

当极端气候变为平常之事,危险就在眼前了

在《科学》杂志的这篇论文中,巴蒂斯迪和奈勒警告说,类似1972年和2003年这样的气候事件,在未来将变得十分平常

因为到2050年,俄罗斯和现在的乌克兰这片地区,类似于1972年的高温将变得十分平常。而到2100年,西欧国家也将频繁面对类似于2003年这样的热浪

他们是根据直接观测结果以及23个气候变化模型,做出上述预测的。根据其预测,到2100年,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最低温度,有九成的概率会高于现有的最高气温记录

受影响最大的将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所谓的热带和亚热带,包括了从中国南部到澳大利亚南部以及整个非洲,从美国南部到阿根廷北部、巴西南部的广大地区。这一区域目前生活着30亿人口。而到2100年,这一数字有可能翻一番

而在这些人口中,有很多人每天的生活成本都不足两美元,并且直接依靠农业为生

研究指出,以热带地区为例,到2100年,玉米、水稻等作物的产量,有可能下降20%到40%。如果考虑到温度上升会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缺,这种挑战就更为严峻了

实际上,这些地区之所以受影响最大,不是因为温度上升幅度最大,而是因为本来温度就已经非常高了。因此,当地作物的产量对于温度的些许上升更加敏感

在中国,专家学者也很早就开始关注气候变化的影响问题。虽然对于中国东北这个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而言,适当升温可能到来好处,但对于中国整体而言,全球变暖仍然是一个不容回避的巨大挑战

早在2005年,由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和科技部联合资助的一项研究就得出结论:在现有种植制度、种植品种以及生产水平不变的前提下,2030年到2050年间,由于气候变化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潜力将下降10%。其中,小麦、水稻和玉米三大当家作物,都将以减产为主

巴蒂斯迪呼吁,全世界必须行动起来,除了从源头阻止全球进一步变暖之外,还要采取主动的适应措施,包括开发新的育种、转基因等新兴农业技术等

否则,如果说今天我们还可以通过完善市场机制来弥补局部粮食紧张的局面的话,未来很可能遭遇在整个地球上都无粮可买的境地

2009年1月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分子育种学术研讨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李振声也呼吁,应该集合气候、农业等各领域的力量,加强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确定和不确定的挑战

毕竟,民以食为天,无论中外还是古今,都概莫能外

科学家警告:粮食危机并不遥远

2009-01-12 科学网

2009-02-19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

海云青飞 作品: - 《悟道进化生物学》 - 《悟道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