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异功能原理探索:寻找诸神的网站——挠场,李嗣涔。评论:悟性不行

2004年一月底我随汉声出版社吴总编到北京去拜访沈今川教授及孙储琳女士,准备出一本有关孙储琳特异功能的书,以谈话录的方式呈现。我与沈教授三年没有见面,很想念五、六年前双方合作从事特异功能的种种趣事,也迫不及待的要交换这几年来研究工作的进展。我送了沈教授一本我的论文集,里面有我近几年来研究「信息场」发表之成果,包括信息场的网络架构、功能人大脑的浏览器、与信息场神灵对话讨论宇宙、科学与宗教种种问题、遨游天国及药师佛的药园、探访银河系的高等文明,了解他们的生活情形及科技发展等等内容。孙储琳女士在念力的研究上也有很大的进展,意念摄影的精进,空中取药能力的开发、煮熟虾子起死回生实验的尝试等等,仍然是让人眼花撩乱难以置信

沈教授给了我几篇论文,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系的江兴流教授写的介绍性文章:像「真空工程中的漩涡动力学」、「真空零点能」、「电化学异常与挠场理论」,一眼看去跟我做的人体潜能好像没有什么关系。第一天白天工作完毕晚上没事,我把这几篇文章随手拿来翻一下,没想到越读越震惊,越读越兴奋。他说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旋所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30年来已被主要是俄国科学界大量的实验所证实存在。它有如下的性质:(1)与引力场相似,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2)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9倍;(3)挠场会产生轴相的加速﹔(4)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

台大物理系的陈教授已花了两年时间在研究水晶气场的产生、放大、调变及侦测,根据他的研究发现水晶的气场可以穿透金属、玻璃、陶瓷、半导体、纸、布等几乎所有物质,只有一两种例外。这种气场有残留效应,会一直累积,因此用交流的信号很难侦测。这种气场有可能与信息场联系,而信息场没有时间与空间的分别,因此预测这种信号传递的速度要很快,要远大于光速。气场经过适当的中介物质调变,会在空间形成一个特殊形状的三度空间结构。我由于和陈教授合作做手指识字的实验,对陈教授有关水晶气场的研究非常熟悉,因此当我首度看到挠场的特性时,感到非常的震惊,怎么两者这么相像,直觉的反应就是:「水晶的气场就是挠场。」但是水晶为什么会产生挠场?而其它物质就不会产生挠场?沈教授刚好是材料科学及矿物学的专家,对水晶的结构非常熟悉,他告诉我水晶有三方系及六方系,是一个螺旋的炼状结构。一个硅原子及四个氧原子形成正四面体的单位晶胞,单位晶胞沿螺旋方向每三个转一圈是为三方晶系,每六个转一圈是为六方晶系,炼与炼再并排结合形成水晶结构。谜底揭晓了,如果每个原子有自己的挠场,是一个漩涡状的形状,合成分子及固体后形成比较大的分子或固体的挠场,如果固体结构适当,如水晶的螺旋结构,是不是有可能形成宏观同调的大型漩涡挠场,可以轻易被练气功有成的人所感受到。我当时感觉到如果俄国科学家所描述挠场的特性是对的话,几千年来所流传的气功,传说中水晶的气场,它们的物理实质神秘面纱即将解开

回到台湾以后,我马上开始搜寻有关挠场的资料,我自己教近代物理十多年,对于电子质子等基本粒子的自旋(spin)非常熟悉,怎么不知道挠场的存在? 当然一般近代物理教科书只稍微提到广义相对论所预测的现象像质量导致时空的扭曲、重力红位移、黑洞等现象,很少看到有关物体自旋所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挠场的内容。这表示主流物理界对挠场并不注意,物理教科书上也只字不提,它变成一个似乎不存在的物理场。事实上在微观的尺度下,所有的基本粒子均有自旋角动量,对满足佛米─狄拉克分布函数的粒子如质子、中子、电子、微中子等自旋只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其大小在旋转轴的分量是完全一样的,是普兰克常数h除以4π,是一个定值。质子的半径约在10-13公分,其自旋可以勉强看做质子以本身为轴在高速自转。但是电子或微中子的半径小于10-18公分,若其自旋看做电子或微中子以高速在自转,则旋转速度会远超过光速而违反相对论,所以理论上是不可能的。因此粒子的自旋是一未知详情的物理量,只是很奇怪的是质子、电子或微中子质量差别很大,为何其自旋角动量(与质量的分布、大小、旋转的速度有关)却是完全一样,因此物理学家把它当成是量子效应而不加深究。当然质子的电荷与电子的电荷大小也一样,只是符号相反,不过电荷是一个独立的物理量与质量无关,因此质量不同而电荷一样是可以理解的并不奇怪。根据俄国科学家的讲法,通常一个粒子的不变量都会伴随着物理场,比如粒子的质量固定会伴随着万有引力场,电荷固定会伴随着电磁场,因此自旋固定也应该伴随着自旋场,也就是挠场

我自己教近代物理有十多年,讲到氢原子或多电子原子时,都会教到电子绕原子核的轨道角动量及自旋角动量,以及两者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能阶。不过重点都摆在带电电子绕轨道旋转及自旋所产生的磁场大小,比如与外加磁场作用所产生的塞曼效应(Zeeman effect),因为这是可以被测量的物理量,因此可以验证理论与实验是否相符。我也会教到多电子原子像氧原子中不同电子的自旋角动量所发生藕合现象,由于量子力学公式里并没有自旋角动量互相作用的藕合项,因此所有教科书只能声称它们是经过量子效应所要求的反对称波函数,间接经过轨道角动量的变化而藕合。我教了十多年,完全不知道它可能是自旋所产生挠场交互作用的结果。在固态物理中,推导铁磁性金属理论的最关键部份,就是不同原子之间有一项自旋-自旋交互作用,所有固态物理学家都相信,这是电子自旋所产生交换(exchange)交互作用的后果,而从来不知这可能是挠场交互作用的结果。我强烈的感觉到,20世界量子力学所遗忘的部份-挠场,可能是21世纪科学的前缘,从气场、特异功能到信息场可能都与它有或多或少的牵连

美国航空及太空总署(NASA)于2004年4月21日于加州范登堡基地发射「重力探测器B」卫星,其目标是要验证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对时空的本质预测是否正确?当星体如太阳或地球旋转时,周围的四度时空会被星体拖着一同旋转体而产生挠场,「重力探测器B」卫星所要进行的任务,便是检验时空坐标拖曳效应,这表示到了21世纪物理界终于开始重视挠场的验证了。爱因斯坦1915年提出《广义相对论》时,并未考虑物体的自旋效应。1920年代,卡坍(Cartan)首先在《广义相对论》中考虑物体自旋角动量导致时空的扭曲,因而产生的挠场。它是万有引力、电磁力、弱作用力、强作用力外的另一种力,为第五种力。当挠场静止时,它的强度正比于万有引力常数G乘以普兰克常数h,因此比四种力中最弱的万有引力还弱1027倍,因此不受重视

20世纪后半对于挠场的理论及实验研究最积极的是俄国人,其实在1906年俄国科学家麦许金(Myshkin)就已经用天平发现由挠率(torsion)所导致长程相互作用的场。这些实验结果在1960年代经俄国天文物理学家柯易列夫(Kozyrev)教授及其它团队重复,而获得证实。而柯易列夫教授在1940年代就提出时间和旋转是有密切关系的,因此星球的旋转和它能量输出是有关联的。他用旋转的陀螺仪来证实他的论点,旋转的陀螺仪在特殊摆动中,他的重量会随旋转的速度及方向而稍稍改变。1970年代白俄罗斯科学院魏尼克(Veinik)教授重复这个实验,获得完全的证实。1989年日本东北大学的Hayasaka及Takeuchi测量旋转陀螺仪自由落下的时间,发现落下的时间与旋转的速度及方向有关。虽然后来也有人声称旋转的陀螺仪重量并不改变,但经指出这些不改变重量的陀螺仪是不移动的,因此看不到效应

1950年代中到1970年代末,柯易列夫教授为天文望远镜设计了一种新型的侦测器,发现即使用金属遮住望远镜,也能侦测到星球的信号,表示星球所发射的电磁场中带有一些信息是无法被金属遮蔽的。由于星光传递到地球需要时间,他还发现当天文望远镜指向不是星球可见的位置,而是现在真正的位置,这个侦测器会测到非常强的信号,表示星球发射一种比光速还要快几十亿倍的信号。这个现象在1980及1990年代经俄国科学院及乌克兰科学院证实,并用星体旋转所产生的挠场来解释所观测到的现象。在60到80年代当然还发现有很多异常的物理现象与自旋有关,比如俄国的巴里咸夫斯基(Baryshevsky)发现中子通过自旋极化的靶时,会有进动发生,导致进动的场要比标靶原子核的磁场大几千倍。美国阿岗实验室的克里奇(Krusch)发现自旋极化的质子散射横截面,与自旋的方向有关。法国的路易勒(Lhuiller)发现氦3的热导现象与原子核的自旋有关。这些现象很难用现有的量子力学理论来解释,但是可以放进挠场的架构做统一的解释。1980年代起俄国的科学家就开始制造挠场发射器,采用旋转的物体或旋转的磁铁来做发射源。乌克兰材料研究所发现,这种发射器发射的场可以改变任何物质内部的自旋结构,而与通灵者对物质所能产生的改变类似,第一次把挠场与人体潜能连接在一起。而这些研究当年是在苏联科学与技术国家委员会下「非传统技术中心」所支持

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据称所有已知的基本物理方程式像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杨-密尔斯方程、海森堡方程等均可以由这时个真空方程式导出完整的几何型式。我本身不熟悉希波夫方程式,不过他的结论却令我感到无比的震撼,因为这些结论与我们所熟知人体潜能或信息场有相当的相似性。。他的方程式显示除了传统的电磁场及万有引力场是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外,还存在第三个长距离的作用力场,就是挠场,挠场的强度中有许多项并没有万有引力G或普兰克常数h的乘积,因此它的强度并不弱。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第一、挠场速度的极限不小于光速的109倍 ;第二、挠场在四度时空的传递不受光锥的限制,也就是它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第三、挠场能传递信息但不传递能量;第四、挠场并不一定遵行重迭原理。由于粒子自旋沿着旋转轴有朝上或朝下两种可能性,因此挠场也有左旋及右旋两种。一个非过渡金属原子中的电子如果为偶数个,其电子整体的自旋通常为零,不会产生磁场,但是其电子及原子核的自旋所伴随的挠场所合成整个原子的挠场却不一定为零,因此挠场不一定伴随磁场,但是磁场一定会伴随着挠场。一般分子中不同原子的挠场又会合成分子的挠场,同理固体中所有原子挠场的合成会形成固体的挠场。大部份状况下原子与原子间的挠场相位没有一定的关系,大量原子的挠场会互相抵销,不会产生宏观的挠场。但是有些材料像石英(水晶)由于晶格分子团(SiO4)形成特殊的螺旋构造,很像挠场的漩涡结构,有可能不同分子团的小挠场同调相吸形成巨观的漩涡挠场,而发射出去,造成千百年来水晶有「气」的传说。另外固体的挠场会受外加挠场之影响而改变其结构,当外加挠场移开时,效应仍然会存留,有记忆效应,很像文献中所报导同类疗法中水的磁化现象或「信息水」的传说。看风水的地理师常说此地磁场很好,风水很好,我过去从来不信磁场会影响风水,现在领悟到可能是磁场伴随挠场的宏观结构所造成的效应,会影响风水影响身心

信息场的师父如何看待挠场?我向T小姐的师父及孙储琳女士的师父都提出了这个问题。2004年3月27日,我问T小姐的师父: 「请开示,水晶产生气的原因 (1)电子自旋所产生的spin field (torsion field),经过水晶螺旋结构所汇集成的宏观同调的巨大torsin field,(2)微量元素所造成,(3)水晶中有氢形成Si-H所致,(4)其它请开示。」 师父回答:「1」,祂似乎赞成我的推论

我又问孙储琳女士的外星人师父: 「物体高速自旋会产生Torsion field,它的传播速度(1)比光速要慢,(2)等于光速,(3)是光速C的109倍快,(4)可以远大于109C的速度。」 师父回答:「4」,祂赞成挠场的速度可以远大于光速109倍的速度,与希波夫方程式预测的类似。我用同样的问题去问T小姐的师父却获得「2」等于光速的答案,两者并不一致。表示这些答案只能做为参考,真正的速度还是要用实验来做决定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什么外星人师父,做梦而已

挠场与超越四度时空信息场的关系又是如何?如果挠场的速度不小于光速的109倍,则可以用来解释量子力学里很难理解的双光子纠缠(entanglement)现象,也可以用来理解信息场内似乎没有空间距离的现象,虽然109倍光速仍不够快,横越我们十万光年的银河系仍要花八个多小时。如果挠场不但能传向未来,也能传向过去,又可以理解信息场的师父可以瞬间看到我们的过去,但是不能理解师父也能看到我们的未来。我推测信息场相对于实数的四度时空,似乎处在一个虚数的空间,实数空间每一个物体或粒子都有一个常相左右的虚数空间存在,互相垂直,也就是说这个宇宙的实像是复数的。一般实数世界的仪器设备若没有虚数的成分或是没有适当设计的磁场是量不到信息场内的种种现象。而当实数世界的粒子或物体形成「复数」的波函数或量子场(quantum field)时,场的虚数部份就能与虚数空间的信息场接触,状况适当的话就能产生联通。因此我们推测在微小量子的世界像基本粒子,复数波函数或量子场占重要地位的时候,两个世界是相通的。而我们肉眼所能观察到的物体质量太大,其组成原子的热扰动速度又很大,所形成物质波波长太小,因此与虚数世界脱离,而只存在于实数的世界。但是一些物体或原子的集合体会形成宏观的量子现象,像超导体内部的库柏对(Cooper pair)电子互相藕合形成宏观的超导量子波﹔氦4在温度2K以下形成的超流体﹔原子冷却进入波色-爱因斯坦凝结态(Bose-Einstein Condensate)时所形成的宏观波动状态,都可以用复数的量子波来描述,都有机会连通到信息场的世界。当实数世界的仪器设备若能利用这些宏观的量子场或有适当设计的磁场,也有可能侦测到信息场的信息。同理可以推论当原子或分子的小挠场经过藕合而能形成宏观同调的巨型漩涡场时,就有可能连接上信息场

如果希波夫方程式是正确的话,气、超感知觉包含心电感应、透视力、回知过去、预知未来、念力的神秘面纱即将揭开

注:挠场(torsion field)又称自旋场(spin field)或扭场(axion field)是物体自旋所扭曲时空结构所产生的场,这种场在过去30年来已被主要是俄国科学界大量的实验所证实。1993年俄国物理学家希波夫(Shipov)提出一套真空方程式,来讨论物理真空的种种性质。根据他的方程式所导出的挠场拥有极不寻常的特性,例如挠场不会被任何自然物质所屏蔽,在自然物质中传播不会损失能量,它的作用只会改变物质的自旋状态;挠场的传播速度至少为光速的109倍;挠场源被移走以后,在该地仍保留着空间自旋结构,也就是挠场有残留效应,这些现象与水晶的气场极为类似。如果希波夫方程式是正确的话,20世界量子力学所遗忘的挠场,可能会成为21世纪科学的前缘,它将揭开气场、超感知觉包含心电感应、透视力、回知过去、预知未来、念力的神秘面纱 挠场理论最初源于爱因斯坦-康顿理论,在广义相对论中,若要考虑物质自旋的作用,需引入非对称的联络,即挠率不为零的情况就会导出挠场的存在,挠场的能量来源是零点能。众所周知,基本粒子的“电荷”对应于电磁场,“质量”对应于引力场,那也应有对应于“自旋”的挠场存在。挠场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它只改变物质的自旋性质;类似于引力场的高穿透性;滞后效应;轴向加速效应。用挠场机制我们就可解释电化学异常现象中的过热、核嬗变、滞后放热等效应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江兴流教授基于实验结果,以电极的尖端效应为突破口,分析了电化学异常现象。江兴流科研组在电解实验中,观察到在电极附近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以及过热、核嬗变、滞后效应(Heat after Death)。经过不断的探索总结出:气体放电、真空击穿及液体中的放电(电解)现象,有着共同的物理规律:由于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尖端效应产生的聚能过程,在电极表面局部产生气泡和涡旋运动,气泡的产生和坍塌过程将发生动态卡西米尔效应而提取零点能并以热能的方式释放出来;同时涡旋运动与零点能形成挠场相干而提取零点能,一方面释放热能,另一方面形成类星体涡旋结构,在涡旋中心产生高能射线、中子和高能粒子,并伴有高度定向的核反应。可见电极表面尖端处形成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体系,满足一定的条件就会形成自组织的正反馈涡旋,通过挠场机制提取零点能。挠场波”是旋转在真空作用中产生的波,速度是光的10亿倍!世界上有的国家已研究多年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

海云青飞 作品: - 《悟道进化生物学》 - 《悟道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