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附子的危害,附子慢性中毒终生无解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经常听到喜欢用附子的人说,附子无毒的,是附子加工不好才有毒。这么说话是不负责任的,你说附子无毒你就有必要举证,不要说什么谁吃了附子没有事这种废话,老鼠药吃少点也没事,难道也证明了了老鼠药无毒!你要做实验证明附子无毒才行
此文我最喜欢的是卢氏火神派祖师爷卢铸的一段话:
“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国泰而民安;以之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这句话够大气够自信,我喜欢!
如果这句话是真的,那么就证明了方舟子提出的废医验药的正确性。找出效果确凿的药就行了,至于中医理论,是不重要的
另外,我要改一下卢火神的话:
“开悟的植物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国泰而民安;以之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2021-02-18
中药附子的作用, 随卢火神考察江油中坝附子
附子历来被称为“百药之长”、“回阳第一要药”。在医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使用附子来治疗阳虚、脱阳的方比比皆是,如著名的“四逆汤”、“白通汤”、“附子汤”、“附子理中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据统计,《伤寒论》全部 112方中使用到附子共计10余方。而对于中医扶阳学派(火神派)来说,附子如同一国之君一般,其重要性更是不可言喻
在卢氏扶阳学派祖师爷卢铸之、卢永定老先生立法处方中,附子的运用占到全部处方的3/4以上
但到了现今“卢火神第三代传人”卢崇汉先生,附子的运用却在减少,甚至有段时间卢火神已少用附子,是什么原因促使最擅用附子的卢火神少用自己的拿手好药呢?
卢火神的回答是:“附子的质量在下降,附子的药效在降低,甚至还有副作用在增加!”
附子的生长特性是:冬至一阳生时栽种,三月末打尖、去枝、修根(促进根茎和附子的生长),四月末二次修根,到夏至阳尽之时,附子已秉足天地一岁之全阳之气,也正是采挖之时,如不及时采挖附子将很快烂掉
很早卢火神就想亲自前往附子的产地实地考察附子的生长、采挖以及炮制过程,探索附子药效下降的真正原因,谋求恢复附子功效的方法
夏至刚过数天,我们一行7、8人随从卢火神一道前往附子的道地之地——江油中坝,实地调研附子的采挖及炮制过程
已时左右,驱车到达江油中坝的河西大桥。XX附子公司的汪总一行已在此等候多时,随及步行前往附近的田间观看采挖情况
目前附子一般与其它作物间种,我们看到的是与玉米间种
还未采挖的附子苗
正在采挖附子的农户
这就是附子,一边一个
将附子摘下
剩下的根部就是川乌
已采挖完的田间
沿途随处可见收获的附子
正在清理附子的种植户
正在清理附子的种植户
我找到的两个较大的附子,每个重约120克
汪总从事附子有关工作已近40年,对附子生长、采挖、炮制均有发言权。据他介绍,中坝种植附子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清。而到60年代时达到鼎盛,种植面积最多达5000余亩。但从此开始衰退,近十多年更是快速萎缩,今年的种植面积仅为1200余亩。当然收购价格也是一低再低,前几年甚至为每公斤三、四块钱左右,极大挫伤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近两年价格才略略回升
汪总在分析这种现状时,总结出两点原因:
-
一是教材原因
50年代为大力发展中医中药,在全国新办了许多中医院校,将全国优秀的名老中医从民间汇集于中医院校及中医医院,在课程设置上放弃中医经典,大肆采用统编教材,而统编教材的编制者恰恰是受金元以降医学思想影响较深之人,误解阴阳平衡,重用寒凉之法,加上教学与实践脱离,近亲繁值几代后,培养出的学生已无诊病水平,更不用说灵活使用温阳重剂——附子,大都陷入“附子有毒;非身凉、四肢厥则不可用;非危证不用”的怪圈,用汪总的话就是:“学院派不用附子”
-
二是政策原因
“药典”颁发后,里面明确记载附子用量的上限是15克,如果能用附子的医生开方用量超过15克的话,则有可能成为医疗事故的责任人,而根本不管这医疗事故是不是附子用量造成的。综上所述,这是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两个主要原因
我们不由得感概,从附子市场的衰败也可从一方面折射出中医、中药市场的全面衰败。政策往往是一把双忍剑,不管发心如何好,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办中医院校,无非是想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想通过西方的教学模式大规模复制人才,但结果呢?现在许多中医院校的老师根本没有能力看病,不能看病的老师能培养出能看病的学生吗?这基本上是天方夜谭。而被集中到中医院校的优秀中医因受各种限制,如必须采用统编教材,必须有“科研”成果、“学术”论文才能评定职称,判断一个教师的学术地位已不是医术而变成职称、资历等等,这将直接导致无法将优秀的学术思想及实践经验传递给学生,从此恶性循环,直至今天成为中医衰退的一个主要的政策原因
而药典的制定,出发点也是很好的,无非是为了更好指导医生用药,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但怎么制定却是一门艺术。而现在的制定基本上是求稳、求全的方式。安全是安全,但药性也没有了。用附子就是用它的偏性(毒性、烈火之性),扶病体阳性的缺失,该用重剂时量不跟上,哪还有疗效呢?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有人曾经进食二两饭导致胀死,我们是不是也制定出一个“饭典”:规定中国人每餐饭量不得超过二两,否则后果全由餐馆老板自负,那岂不是要将体力工作者全部活活饿死?!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毒性和烈火之性是两回事,难道性热的药必须有毒?
其实汪总还忽略了一个导致附子市场极度萎缩的重要原因,那就是 附子质量在下降,药效在降低
附子因为必须炮制才能长期保存、方便使用,炮制流程的把握是关系附子质量的重要原因。生附子秉天地之全阳之气,是一团烈火,人体无法直接接受,故必须炮制,使其具有火性而又不至太过而伤及人体。从古至今,炮制方法经历了炮(高温)制、童便制、盐制,到 明末清初基本上固定下用胆巴水炮制
胆巴为至阴之物,用其制至阳之物也合适不过。再者胆巴还有固形的作用,也就是说经过胆巴浸泡的附子再怎么蒸煮也不会散形,这样就利于下一个流程的制作。但问题也同样出来了,到底该用多少胆巴炮制?制附片成品残留多少胆巴成份才是合格的产品,这些作为制附片最重要的检测指标在“药典”中却没有任何规定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随口就来 “胆巴为至阴之物”,这种随口胡扯的水平,中医扶得起来才怪呢
于是在利益驱动及监管缺失之下,许多炮制者减少了胆巴浸泡后的附子漂洗次数(俗称退胆),因为漂洗会导致胆巴和附子成分的流失,也就减少了出成率,导致成本的增加。一般而言,按照漂洗三次计算,正规制附子的出成率为4.5:1,也就是说 4.5公斤生附子产出1公斤制附子,但现在许多炮制者的出成率却为2.8:1,更有甚者,许多利欲熏心者,则千方百计增加制附子中胆巴的含量,因为胆巴的价格比生附子便宜多了,出成率达到1.8:1。这样炮制出来的附子不仅没有其应有的阳性,反而有其相反的阴性,用于处方配药效果不下降才怪,不出事才怪!我曾经在许多药店都购买过制附片,大都有问题,就连大名鼎鼎的“北京同仁堂”所卖的制附片有时也都不能入口,胆巴含量严重超标
那么我们在平常应该怎样鉴别良好的制附刨附片呢?我想有3个基本条件:
-
是没有过度残留的胆巴成份,可以通过品尝是否有咸、苦、涩味,若有则胆巴残留成分过多
-
用手掰掰,如果发软,肯定胆巴成分也过多
-
另外一个条件是尝尝还有没有附子的味道,也就是麻味
如果已无麻味,说明炮制过度,制附片的药性基本丧失贻尽,没什么用了。汪总他们现在就专门为台湾生产了一批“刨附片”一点胆巴的咸涩味都没有,但也没有一点麻味了,这已不是制附片了,而是土豆片了
下午我们一行前往XX附子公司继续考察附子的炮制过
占地30余亩的XX附子公司在这收获旺季里本应是很繁忙的,但事实恰恰相反,相当冷清,生产设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汪总解释道,他们从建厂起就亏损至今,他们的产品基本上都未在市场上流通,现在基本上都是按需生产。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炮制基本是按正规流程做的,成本高很多,根本无法与其他个体炮制者生产的产品竞争。又一个活生生的“李逵被李鬼打败”的例子。这样的事对于一般商品尚可忽略,但这可是或救人活命或贻害无辜的药品啊!造成这种恶果的症结在哪里呢?还是政府的制度造成的!在引导人们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换言之:一切向钱看)后,道德规范已不足以约束经营活动,只有靠完善的、人性化的、可执行的制度来规范经营秩序。就附子而言,由于缺乏必要的质量检测标准来监管市场,必定导致市场混乱,进而市场衰退
在XX附子公司的会议室里,汪总给我们展示了二、三十种制附子样品,有白附片、黄附片、黑顺片、炮天雄、盐附子、刨附片、淡附片、生附片,熟附块等等。汪总一一向我们介绍各种产品的炮制工艺
听汪总介绍附子的生长、采挖和炮制情况
各种制附子样品
各种制附子样品
各种制附子样品
一、 炮附片(炮天雄)
传统工艺:将附子或附片在特制的烤炉里用热土煨烤而成
现在工艺:将附子或附片在工业微波炉里烘烤而成
二、 白附片、黄附片、黑顺片等
1. 浸泡流程
传统工艺:用童便或盐或胆巴浸泡,用流水(一般是河水或溪水)冲洗几日,无咸味乃可
现代工艺:用胆巴浸泡,在水槽中漂洗1-3次,甚至未经漂洗
2. 蒸、煮流程
(1) 白附片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蒸笼中九蒸九晒后去皮开片,出产的白附片晶莹剔透,用手掰断后,断面如玻璃断面一般。用口尝之,有淡淡麻味而绝无咸、苦、涩味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在工业蒸箱中高温高压蒸制一次,去皮开片而成
(2) 黄附片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并同甘草、栀子、红花、姜黄、牙皂等煮透心后,去皮开片并点上四点红印而成,出产的黄附片黄澄透亮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片去皮开片在食用黄色颜料中蒸煮,并点上一红色五角星(文革时尚遗留下来)而成,成品毫无通透感觉
(3) 黑附片(黑顺片)
传统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并拌上红糖、菜油,在烤炉文火烤制而成。黑顺片一般不去皮,色泽红黄但仍剔透
现代工艺:将浸泡和漂洗后的附子开片,在食用黑色颜料中蒸煮而成
在与我们谈论炮制过程中,汪总还提到一些有关附子的趣事,也颇值得玩味
一件是种植地的趣事。目前附子的种植地较多,凉山、安县和陕西汉中各有1000亩左右,云南、山西和河北各有200亩左右。凉山、安县、汉中等地的附子都可以在夏至后的小暑、大暑甚至立秋时采挖,而中坝的附子必须在夏至左右数天采挖,否则就会烂掉。这是不是从节气的角度证明了中坝确实是附子的道地之地呢?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为什么没有人研究一下适合附子生长的环境?,研究明白以后,别的地方也可能会有必须在夏至左右数天采挖附子的现象
另一件是关于生附子的毒性的趣事。汪总他们工厂里有许多老鼠,经常看到他们偷吃生附子而活蹦乱跳的,这好像又给那些事必坚持“科学实验”、“小白鼠实验”的人一记响亮耳光,他们把小白鼠看成是缩小的人体显得是多么的可笑
还有一件也是跟毒性有关的。以前有一南方的收购员到汪总他们厂里,饿了要吃一枚生附子,汪总他们都劝他不要吃,他说没事,削皮后就吃了,也确实没事。第二天又叫他吃时,他却不吃了,问他原因,他说:昨天他刚到中坝,体内还是外地的水土,所以可以吃,但今天已经是中坝的水土就不能再吃了。这真有点匪夷所思。当然也有当地农民看见汉中当地人煮生附子当土豆吃,回来后打赌吃生附子时导致急救的,或牲口误吃生附子而成牺牲的,这些故事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对附子的毒性还了解太少,还处在探索中,或者说现在的科学技术还不足以将附子的毒性理解透彻,所以不要再举着“科学”的大棒挥打一切了,让我们还是保持一种“存而不议”的科学态度吧!
随后我们跟从汪总一起参观了他们公司的炮制设施和炮制流程
待清洗的生附子
浸泡池
用于浸泡生附子的胆巴
清洗设施
漂洗池
高温高压蒸箱
传统工艺的炮制设施几乎全部废弃。原因很简单:这些落后的设施哪里符合“现代化”的要求?哪里能达到GMP标准呢?如有一些客户要求汪总他们按传统工艺生产出一批炮附片(想必是欲遵从张仲景时代的炮制方式),汪总说,出再高的价钱也只能拒绝,因为他们一旦用传统的热土炮制的话,药检部门马上就会上门来罚款,因为他们违反了GMP的生产标准
传统工艺的蒸笼
传统工艺的烤炉
传统工艺的设施
中药与西药的药效机制是两套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既然是不同的理论体系,理应有不同的管理体系,而现实呢?却是完全照搬西方关于西药的管理体系,中药材种植要按GAP标准执行,中药材生产要按照GMP标准执行,我们不反对这些标准中某些有利于中药材安全、规范的措施,但许多不利于中药材特性的标准将不可避免的导致一些传统工艺彻底灭绝
从50年代以来,国家一直提倡大力发展中医中药,投入无数人力、物力、财力。中医要走中西医结合的道路,中药要走现代化,产业化的道路,但效果恰恰相反,中医基本上到了名存实亡的地步,而中药不仅没有产业化,反而不断萎缩化。这也难怪何祚庥、方舟子以及张功耀之流披着“科学”的外衣跳出来叫嚣“中医是伪科学”、“应该取消中医”。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此生气,更不必与他们辩论、对骂,应该原谅他们没有见到过真正中医的无知。中医药的问题还是要我们中医人自己解决,只要我们继承了真正中医的精髓,真正把疗效搞上去了,一切都会拔云见日、阴霾自清
最后让我们以卢氏火神派祖师爷卢铸之先生的一段话,来结束我们这次的江油之旅:“附子为药品中最大英雄也!以之治人,人健而身轻;以之治国,国泰而民安;以之治天下,亿万年皆成盛世也!”
作者:半部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c585f901009y3w.html
2008-12-25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