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自我毁灭之路,然后呢,地球会变成什么样?
石耀霖:人类的灭绝来自人类自身对环境的影响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球物理学家 石耀霖
人类虽然对地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地球上仍然存在着与世隔绝的地方,交通、通讯非常不便。就目前情况来说,尚不存在人类物种灭绝的可能性
人类人口增长、技术进步对环境的影响(Environmental Impact)越来越大,不排除人类对环境造成全球影响,而使人类物种灭绝的可能性。虽然人类越来越理解保护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但这种灭绝的可能性主要还是来自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往往有长期、滞后的效应,也许人类会理解到某种环境效应的危险性,但那时再采取措施为时已晚,就像高速运行的汽车,虽然司机知道面对危险时需要刹车,但能否刹得住车还是一个问题。氟里昂曾经是人们认为十分安全的物质,但人类偶然发现了氟里昂破坏极区臭氧层的效应,虽然迅速限制了全球氟里昂的生产,但南极臭氧洞的存在和扩大仍然延续了一段时间。会不会在类似的许多问题上,有一次(而一次也许就足够了)我们不会这样幸运呢?
人类“文明”使人变得越来越依赖技术,人体自身的生物机能越来越脆弱,千万不要忽视“文明”掩盖着的危机
自然历史虽然有许多变化,幅度也很大,但人类使得这类变化的速度、加速度大大高于自然的速率,这些变化会不会超过某一临界点而造成系统的崩溃呢?
然而,即使人类消失,即使发生物种的大灭绝,在相当长的地质时期内,地球上的生物仍将生气勃勃地发展。大气中氧气的富集对厌氧的早期生命曾经是最大的全球环境污染,但带来的却是今天这繁盛的生物世界
世界末日时间表
2007-08-03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5,000年后核弹头的外壳被腐蚀,导致放射性钚239泄露至环境中
1.5万余年后随着新的冰河时代到来,曼哈顿石质建筑最后的遗迹被冰川覆盖
3.5万年后,20世纪的汽车释放至土壤中的金属铅直到这时才完全消散
10万年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降至工业化之前的水平
1,000万年后作为人类时代残存的遗迹,许多青铜雕塑仍可保持其原有外形
10亿余年后太阳更亮了,地球也变得酷热无比,但仍有可能存在适应了新环境的昆虫和其他动物
50亿年后奄奄一息的太阳开始膨胀并吞噬了太阳系所有内行星(inner planets,即水星和金星),地球也随之蒸发殆尽
1万亿年后尽管微弱且断断续续,《阴阳魔界(Twilight Zone)》和其他电视节目的广播信号依旧在宇宙空间中传播
人类消失以后纽约的毁灭之旅
2007-08-03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人类消失后的第二天没有了持续工作的抽水系统,纽约市的地铁已完全浸没在水中
七天后由于水冷系统失效,核反应堆已毁于大火和高温
一年后水的冻融效应使得街道上布满了斑斑裂痕
二到四年后
在纽约和其他城市,斑驳的街道已为杂草所占据,而后行道树的根部向上生长隆出地表,向下生长则再一次蹂躏着已毁损殆尽的下水系统
四年后没有了供暖系统,住宅和写字楼成了冻融循环的牺牲品,开始了走向崩塌的第一步
五年后纽约的大部分地区都已被焚毁。中央公园那些无人收捡的枯枝败叶一旦被闪电击中,很容易引发一场灾难性的大火
二十年后曼哈顿水流纵横,泥淖遍地。毁损的街道已然浸没于水中
一百年后大多数房屋的屋顶都已塌落,这加速了这些建筑的结构性损坏
三百年后纽约市的吊桥已经倒塌,那些铁路拱桥或可维持数百年之久
五百年后纽约市的核心区已为森林所覆盖
人类灭绝后,谁将成为地球的下一个主人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自然厌恶真空”。一旦人类消失,哪类物种将进化得到制造工具、种植粮食及使用语言的能力,从而填补统治地球的权力真空呢?Alan Weisman认为狒狒有可能承担这一角色。因为它们的大脑体积很大,在灵长目中仅次于人类,而且狒狒与人类一样,都有很强的适应性,非洲的热带草原和丛林都可以成为其生长繁衍的乐园。Weisman在《无人世界》中写到:如果草原霸主野牛消失,角马便可扩张势力取而代之。如果人类消失,狒狒能否顺势上位呢?在全新世,人类第一个挣脱了树木的庇护,在进化的竞争中领跑,这是否抑制了狒狒脑容量的发展呢?如果没有人类碍手碍脚,狒狒们的智力会不会像吃了“聪明果”一样爆发式地增长,从而占据由于我们的消失而留下的空白生态位呢?
好莱坞长篇系列电影《猿人星球》(Planet of the Apes)看来与Weisman的观点不谋而合。影片描述的情景发生在距今数百万年后,那是一个狒狒统治下的星球,剧中主人公想知道未来的狒狒考古学家会如何解释那些埋在它们脚下的雕塑、刀叉餐具以及塑料袋等精美绝伦的人类制造物。Weisman猜想“任何发现它们的生物,借助这些现成的人类制造物,其智力水平都可能会有跨越式的提高。”可见即使人类突然消失,我们仍会在冥冥之中影响着未来
——Edward Bell
“为了能看看人类离去之后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我到了一些人迹罕至的地方考察,其中包括欧洲的最后一片原始森林。想象一下,当你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聆听着大人讲述格林童话,眼前会不会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黑暗阴郁的森林里,不时传来几声野狼的咆哮;老树的枝杈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苔癣。没错,位于波兰和白俄罗斯交界处的这片森林,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公元14世纪初,一位立陶宛公爵(Lithuanian)(后来的波兰国王)将这里设为禁猎区,而后,俄国沙皇又将这里作为皇家狩猎场。二战后,它成了一个国家公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罕见的巨大树木。那些高150英尺、直径10英尺的橡树和白蜡树,树皮已经长得足够厚了,连啄木鸟都把这里当作储藏松果的仓库。在这片神奇的原始森林里,这只是一些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已。除野狼和麋鹿之外,这里还是欧洲本土野牛的故乡——现在这类野生种群已经所剩无几了。”
“我还曾拜访过位于韩国和朝鲜交界处的非军事区。这片大约150英里长、2.5英里宽的狭长地带,却拥有两支彼此对峙的军事力量。在这两支军队之间的地带,不经意中形成了一个野生动物乐园——如果不是这一地带的特殊性,不少物种可能已经灭绝。这里,你会听到士兵们通过扬声器向对方喊话的声音,看到不停挥动着的宣传标语——但就在这剑拔弩张的氛围中,映入你眼帘的竟然还有悠闲越冬的鹤群。”
“为了真正了解无人世界,我意识到还应该熟悉人类进化之前的世界面貌。为此我来到了人类起源地非洲,这是目前世界上仅剩的还有大型动物自由漫步的陆地。其实,在其他大陆及许多岛屿上,以前都曾有过很多大型动物。比如美洲大陆的巨型树獭,甚至比猛犸象还要巨大;再比如海狸,它拥有熊一般的体魄。是什么把这些动物从地球的版图上彻底抹去了呢?这个问题到现在仍存在争论,但许多证据都将矛头指向了‘我们’。在每块大陆上,从人类进驻开始,动物灭绝的噩梦就持续不断地发生。不过,非洲例外,这是一块人与动物共同进化的大陆,这里的动物甚至还学会了如何逃避人类的捕杀。”
“没有了人类,北美洲可能会在短期内成为巨型鹿的栖息地。大片的森林将重新横贯大陆。最终,那里将进化出更大的食草动物。相应地,更大的肉食动物也将出现。”
许建东:人类消失后,因火山喷发导致气候变暖,可能性不大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许建东
目前有观点认为,气候变暖其实并不全是因为人类排放出的温室气体,火山喷发同样会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然而,事实上火山喷发可以起到一种降温作用
火山喷发是地球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存在的一种自然现象,它将地球内部物质带至地表,为地球上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可以说,火山作用是地球自身形成和演化至今的一种不可或缺的基本地质作用
但是,火山喷发也带来了巨大灾难。例如: 1815年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猛烈大喷发,造成的直接死亡人数约1万人,喷发次年全球气候异常,8.2万人死于喷发后的饥荒和疫病,这次大喷发成为有史以来对气候影响最大的火山喷发之一;我国长白山天池火山的千年大喷发摧毁了方圆50千米半径内的森林生态,使远在455千米之外的朝鲜开城地区的上空被浓密的火山灰所笼罩,火山灰甚至还飘到日本北部;1982年墨西哥埃尔奇琼火山喷发,进入大气圈的火山灰云和硫酸气溶胶组成的高空云层从墨西哥一直延伸到沙特阿拉伯上空,到达地面的阳光总量减少了5%~10%,导致全球平均气温下降
事实上火山作用所形成的气溶胶对来自太阳恶热辐射起到了阻挡作用,相对自身活动所产生的热量相比,火山喷发对于全球气候的调节总体起着一种降温的作用
全球每年火山喷发的能量为3.16×1029尔格,相当于地震弹性波释放能量的10万倍。人类消失,比较火山喷发对地球所造成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方舟子:人类消失是一种“思想实验”,引起我们反思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肥沃的土地会滋养更加茂密的森林和草原。地球上的二氧化碳将会越来越多地贮存到植物中。植物没有人利用,会在地壳运动的帮助下将自己或深或浅地埋入地下,像亿万年以前地球产生矿藏那样,变成煤或者石油
没有人类的活动,也就不再有工厂和汽车,以及飞机和坦克,那么,煤永远是煤,石油也就一直是石油。它们不会因燃烧变成二氧化碳,又回到大气中。所以,再不用担心全球变暖的问题了
地球上生存过的物种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以上都已经灭绝了,现存的物种总有一天也会灭绝,所以如果人类有一天彻底消失,根本不是什么太奇怪的事
但是,人类也是地球上有最高智能和最强适应能力的物种,足以应付种种全球性的灾难。在地球现有的情况下,很难设想人类会彻底消失。如果人类彻底消失,必定是因为地球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完全不再适合生物的生存,生物圈遭到了彻底的破坏,无数的物种也会一起彻底地消失
威斯曼设想的只有人类消失,而地球没有发生其他变化,所有物种都还保存着继续进化,这种设想,只是一种“思想实验”,不可能发生。当然,这种“思想实验” 也有其价值,可以让我们反思人类的活动给地球、生物圈、生态带来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这样的变化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
蒋志刚:人类消失对动物是福是祸,需要辩证看待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蒋志刚
虽然目前来看,人类的许多活动,给动物造成了巨大威胁,甚至致使它们面临灭绝。但是,人类消失对动物来说,就一定是好事情吗?对此不能一概而论
例如麋鹿,我们知道,导致它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丧失,而环境的改变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干扰。人类的大肆猎捕,是导致它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对其食物、栖息地产生巨大影响,这可算是扼杀动物的一只看不见的黑手
当然,动物灭绝并不能完全归罪于人类,同类之间的残杀、不同类之间的竞争,也会导致它们逐渐衰亡。“弱肉强食”,这是生物界中不可推翻的定论
文章中讲到,也许狒狒会代替人类成为新的“地球统治者”,这个假设有可能成立。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类,动物进化仍将继续,陆地上、海洋中,都会出现新的物种
对一些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来说,比如家畜,没有了人类,在生理现象上会出现改变。但可惜的是,它们并不会退回到驯化前的状态,自然终究会让它们找寻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方式。不过,像老鼠、蟑螂这样的寄生物,可能就没有多少美味的食物享受了
其实,人类与动物既然共生于同一个地球,彼此之间就存在某种联系,没有动物的人类,生存会产生大问题,而没有了人类的动物界,也许会少了几分生机吧
曹志平:没有人类的活动,土地会变得日益洁净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系教授 曹志平
这个假设话题很有趣,从农业方面来看,没有人在农田里耕作,水田会逐渐变成旱地,而旱地又会长满杂草。不过这时的杂草应该是个好东西,不会有“人”刻意去消灭它。杂草肆意生长,将极大提高地上植物多样性,植物群落的总生物量也会一年一年增加。多年生的灌木出现了,由于它对光、水和养分的竞争能力比草本强,农田里的杂草会逐渐减少,而灌木会逐渐增多。灌木群落稳定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乔木,新的一轮演替开始,灌木群落最终将演替成森林,到达顶极群落。这是大自然演替的规律
人类逆生物群落的演替规律是:将森林砍伐变成草地,又在草地上开垦,将它们变成农田。人类走了以后,大自然一定会沿着原来的路再一步一步变回去
没有了人类的开发,土地会一天天清洁起来。没有杀虫剂、除草剂、化肥、地膜,也没有从城市运来的各种固体废弃物,土地会变得日益干净。由于不再有人类的收割,所有的光合作用产物将会回到土壤(在有人类的情况下,30%~70%的光合作用产物要被移走,从而造成养分失衡),参与生物地球化学大循环。这样,土壤的有机质增加,便会一天天变得肥沃,生物多样性也会增加。土壤的缓冲力和稳定性随之加强,提高了土地再生力。没有人类的设施农业与作物连作,也就不会产生土传病害,以及连作障碍了
邓长根:建筑缺少人的维护与保养,终因自然力的破坏而倒塌
2007-08-02 《环球科学》2007年第8期
同济大学建筑工程系教授 邓长根:
从目前各种建筑设计使用年限来看,桥梁的使用寿命一般是100年至120年,重要的和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是100年,而一般建筑物只有50年左右。如果人类消失,建筑缺少维护与保养,不断老化,在短短200年内,大片建筑将成为废墟,随着地壳的运动,虚墟被埋藏在地下,成为土地的一部分
风、水、火、地震等是影响建筑稳定的主要自然力,破坏形式分为风化破坏、水作用破坏、热应力破坏、结构破坏和不均匀作用力引起的破坏。地基发生不均匀的沉陷或地裂缝通过房屋,房屋会因地基变形而垮塌。地下建筑不断遭到地下水的渗析,即便是堤坝,也经受不起江水、海水、污水对它们常年累月的冲刷浸蚀。看来,没有了人类,这些标志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在与大自然的抗争中,还是难逃毁灭的厄运
很早就有人提出,现在的钢筋水泥建筑对环境造成了一定危害。例如建筑群会产生阳光蒸发量,就像沙漠里的沙粒,当蒸发量高于降雨量,就形成常年干旱少雨,我们提倡建筑中多点绿色,这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现象出现。城市高楼的玻璃幕墙,也会形成光污染,而一些建筑材料,更是众所周知的污染源了。人类消失之后,这些人类的“遗产”,仍然会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对周边的动植物产生影响
2009-02-19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