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西医结合互补,表里互补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此文出自《三百年与三千万年》一书,其对中西医结合的探索与求真有一定的新意,可惜还是停留在比较原始的层次,比如说 中医的五色和五行、药材药性的类比,这个理论本身就不一定正确,二千年来,哪个中医提出怀疑了!

脑袋长在自己身上的中医一个也没有,可悲可叹。科学的中医是结合植物学的中医,没有一个中医有此战略眼光。我不是神,我不能不学而会,我也会犯错,但是,我却是在降维打击一些人


脏腑新理论与中西医结合探索

由于西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是建立在科学实验基础之上的。因而不可能用其解释中医的经络脏腑、炁血阴阳、针灸气功和特异功能等。为此要揭开生命的奥秘,不仅需采用先进的科学实验方法,而且要从事非实验方法的研究

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哲学家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基本粒子是否无限可分?宇宙是否无限等为科学家们热烈争论的问题,都不能单靠实验的方法来解决。如人们无法直接观测电子等许多基本粒子的实际运动状态,关于几十亿光年以外的天体情况,几十亿年前的宇宙状况等都无法直接用实验来验证等等

英国剑桥大学动物病理学教授W·I·B贝费里奇说:“尽管实验对于多数学科都很重要,却并非适用于一切类型的科学研究。例如,在描写生物学,观察生态学或者多种类型的医学临床研究中,都不用实验”

“人的整体大于其部分的综合,这已为医学界所承认,它告诉人们,只依靠实验,运用分化还原的方式,去寻找生命科学的真谛,难于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不管其实验方法何等先进,生命科学的奥秘是永远揭不开的。这就必须还要借助想象力、推理和哲学

人体的脏腑和细胞一样,同样存在着炁场(脏腑器官管理中心),如此,才能形成“细胞——组织——脏腑器官——子系统——人体生理全息总系统”的严密管理中心系统。本文从中医药临床角度出发,参考西医、生物学及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关知识,以求进一步推理人体科学的脏腑理论

第一节 脏腑器官新理论

一、腑腑炁场的形成

由该脏器的细胞炁场频谱,经过“汇集、综合、调制”而形成

二、脏器炁场的主要功能与调控

(一)一般情况下,脏器炁场接收到机体内外环境输送来的信息后,经过分析、鉴别、综合能直接对该脏器的细胞炁场频谱进行良性调控处理——迫使该脏器细胞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移位或谐振——从而使脏器产生有利于机体的良性作用

(二)人体生理全息系统能时刻对脏器炁场进行直接的良性调控——通过脏器炁场频谱信息的交换与调控达到

(三)在特殊情况下,脏器炁场处理不了细胞组织或穴位输送来的特殊信息后,即将此信息“上报”子系统——人体生理信息总系统进化分析、鉴别处理,最后由总系统通过与脏器或细胞炁场频谱信息的交换与控制而使脏器产生良性作用

三、脏器炁场与经络、穴位的关系

(一)每一脏器其炁场接收机体内外环境输送来的信息的通行路线是中医的经络。并靠“炁”进行传输(因“炁”具有能量与生物全息)。正如《灵枢·海论》所言:“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

(二)根据穴位新理论,再把脏器炁场理论结合起来,便可得出脏器炁场与穴位之间处理信息、交换信息,相互联系的新理论

四、脏器炁场与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关系

人体生理全息系统是客观存在的,但随着人类机体的进化,生理全息系统被高度发达的神经——内分泌系统所掩盖,处于潜在地位,平时很难明显地表现出来,只是默默无闻地协调机体机能的工作。但是:1、当神经——内分泌系统受到损害或切断后,生理全息系统就起到最后维持生命机能的作用。由于脏器炁场有相对的自主权,故当支配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切断后,甚至被切离机体,由于脏器生命场的作用,仍能维持其正常机能一段时间。如:将蛙的心脏摘出体外,把它保持在适当的环境中,则心脏在一定的时间内仍能自动地、有节律地跳动。在完整的机体内,心脏的自动节律性不断受到高度发达的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刺激迷走神经则可使心跳变慢,兴奋交感神经则可使心跳加快等等。再如:中科守生物物理所发现:人体因病截除下来的肢体上及放血致死的动物新鲜尸体上,经络系统依然存在;2、当人在入静的炁功状态下,通过对炁的意念或人们在针灸、气功、推拿按摩、药物的作用下,都有可能调控这个生理全息系统,表现出明显的良性效应。但不对证的药物或乱施针灸或没有真正的“内炁、外炁功”的作用等等,都不能调控这个系统

因此,深入探索上述脏器炁场:细胞、穴位、生理全息系统的理论,对解开医药学界的众多奥秘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医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特异功能治病的解释

一、关于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良性双向性治疗机制

(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很多中药和方剂具有良性双向性治疗作用 如党参、黄芪或补中益气汤等,既可使低血压患者血压升高,又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但又必须综合辨证,不能单以血压一项确定方、药。应以脾肺气虚、中气不足的为宜,。如果是肝阳上亢型高血压患者,那则后患无穷。又如炙甘草汤、生脉散等,可使心动过慢(40~50次/分)的病人心率加快,又可使心动过快(100次/分以上)的病人心率减至正常,但必须是心气不足或气阴两亏型,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其原因为,西医无法解释,而中医从辨证论治,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等原则中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从而说明中医学在人体科学中的重要地位

(二)针灸、推拿按摩治病,也强调辨证取穴,然后针对病情,施用相应的手法 如虚则被之,实则泻之,虚实夹杂则攻补兼施等等

中医辨证以八钢——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辨证总钢,但是,在针灸、推拿按摩这方面却侧重于虚实两类。凡虚证中,无论是气、血、阴、阳虚,或气血、气阴、气阳俱虚,皆要用补法。实证中无论是气滞、血瘀、痰湿食滞等,只要用泻法皆可获效。此外,穴位也具有双向治疗作用。以胃脘痛为例,凡胃气虚、胃阳虚、胃阴虚、胃气阴两亏等型虚证患者皆可针灸、推拿按摩足三里穴——用补法;凡气滞胃痛、血瘀胃痛、寒饮滞胃、食积滞胃、痰湿阻胃等型实证患者也皆可针灸,推拿按摩足三里穴——用泻法,而且临床疗效确切,立竿见影。中医关于“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少腹三阴交,心胸内关谋”,“头颈后溪取,面口合谷收”,“头号面之疾针至阴,腿脚有疾风府寻”等行之有效的治病歌诀,说明一个穴位能治一个区域部位的疾病,不管这个区域部位的脏腑组织器官发生了寒证、热证、阴证、阳证、虚证、实证等等,只要采用补虚或泻实的手法,都可获得良获。现代医学研究发现:针刺足三里穴,既可使胃处于驰缓、扩张状态的病人的胃收缩;又可使胃处于紧张、痉挛、幽门痉挛状态的病人的胃驰缓、舒张,。不仅可以治疗多种不同病情的胃病,如胃溃疡、浅表性胃炎、浅表萎缩性胃炎、胃痉挛、胃下垂、胃神经宫能证等。胡琴学具有助消化、灭菌、增加免疫力等作用,其机制很值得深入研究

(三)气功治病也具有良性双向性作用 无论练内功者以意念导炁到患病脏腑进行治疗,或是气功师发放外炁给病人治病;不管是高血压还是低血压,也不管脏腑阴阳气血亏虚还是脏腑有痰湿食火郁滞等实证,均有治疗效果

总之,我们对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治疗作用以人体科学脏器理论去研究,将得认识的深化

1.人体科学学认为,人体各种疾病都有由于炁场信息不通,或控制不全或甚至完全失控影响到部分脏腑组织器官而产生的。因病变的脏器对炁频谱出现异常所产生的种种疑难杂病、怪病(很多患者病情重,很难苦)在西医用最先进的实验室检查手段查不出任何原因的时候,而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能够获效,应于疏通了经络,把人体内各部位存储的正常信息,通过炁场强行传到病变脏腑组织器官,以恢复脏器炁场功能,从而产生了正常的有利于机体的脏器炁场信息交换与调控机制。此即良性双向性道理之一

2.对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所出现的病变,如炎症或包块、肿瘤或机能失调,甚或支配该脏器的植物神经发生病变等,在西医能够用实验检查作出诊断并对证治疗的条件下,人体科学也可以根据脏器炁场存在的推理,采用针灸,或推拿按摩,或中药内服、外敷,或气功师发放的外炁等手段作用于穴位、患病部位,其信息可经穴位、经络、血等而到达病变的脏腑器官,有可能启动该脏器管理中心(脏器炁场),从而使该脏器管理中心对机体内外环境输送来的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综合处理,最后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与该脏器细胞炁场频谱信息的交换与控制而达到该脏器产生有利于机体的效应,此即解释良性双向性道理之二

我们再用一个事实来说明,西医在研究经络敏感人时发现,当感传到达相应的脏腑器官时,就会感到这些脏器的活动发生变化。如感传到达眼部,使觉得眼部或眼目明亮;到达外阴部,使会有尿意,到达胸部时感到胸部紧迫、呼吸困难或呼吸特别舒畅等等。如果人处在气功状态下,当意念将炁传导到眼、外阴等部位,或是气功师发放外炁治疗病人的眼或外阴部疾患,都有与之相同反应或感觉。这就进一步说明中药、针灸、按摩推拿、气功等,都有可能打通人体经络,把正常信息传到病变脏器,恢复人体正常的脏器炁场信息交换与控制;纠正其失调机制,从而出现良性双向性调节作用

二、关于某些中药理论

中医历来认为,凡动物的脏腑组织器官(包括人)皆可用以治疗人体相应脏腑组织器官的疾病,或作为引药经,以引它药到达该患病的脏腑组织器官。此即“以脏治脏,以腑治腑”,“财类相求,同气相召”,“以类治类”, “以人补人”,取类比象之药物理论。当代,很多中医教科书、著作,杂志仍在论述其疗效的确切性。如《中医妇科学》在论述产后排尿异常的产伤型病证时(膀胱受伤),仍采用《医宗金鉴》的黄芪当归散,其中“用猪尿脬温固膀胱,取其同类相求”;又如《外科学》载脏连丸(《证治准绳》)治疗内痔,用公猪大肠配黄莲,即起到“以类治类”,“以腑治腑”的作用;再加上《浙江中医杂志》载的“虎仗猪爪汤治小腿抽筋,数十例疗效满意,用猪脚爪意在“同类相求”以强筋;又如古今名方“羊肝丸《类苑方》(羊肝等)治目疾内障,滋 饮《医学衷中参西录》(以猪胰子等)治糖尿病等,不胜枚举。其中有些方面,西医学也有所研究,现已有很多动物药制品用于临床。如从动物胃肠中提取“促胃液素”治疗消化不良,从猪四趾骨中提了“骨宁”治增生性骨关节病,从动物毛发中提取L——胱氨酸治秃发,从牛羊猪眼球中提取“眼注射液”治眼疾(如黄斑区病变等)等,证明了中医“脏器疗法”、“以类治类”的科学性。此外,动植物的形、色、功能等,皆可作为治疗人体疾病的推理。现分述如下

(一)药物性能与其形态、入药部位有关 很多动物、植物的形态及部位与人的脏腑器官有相似性,因而选作治疗该脏器的病患。如巴蕉心、连翘心其形状似人心,又为植物之“心”故可以治心脏这医。李时珍曰:“连翘状似人心,两片合成,其中有仁甚香,乃少阴心经,厥阴包络气分主药也”。同理,竹叶卷心、灯心草、莲子心、动物之心脏等皆可入经治心疾。李东坦曰:“凡药根有上、中、下,人之身半以上则用头;在中则用身;身半以下则用稍。药以头、身、梢,分为上、中、下。用者比类象形也。”

(二)药物性能与其颜色有关 中医取类比象,把青、赤、黄、白、黑五色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相配属。这一理论从神农本草经直到当代在中药上运用很广。如《神农本草经》在论述赤石脂的性能时曰:“ 五色石脂(青、赤、黄、白、黑石脂),各胡五色补五脏”。《本草纲目》在论述丹参时云:“五参五色配五脏。故人参入脾曰黄参,沙参入肺曰白参,玄参入肾曰黑参,牡蒙入肝曰紫叁,丹参入心曰赤参”。桔梗色白入肺,郁金、青皮色表入肝。动物的血液、心脏以及红花、紫草、丹参、红藤、赤芍、鸡血藤、月季花、鸡冠花、朱砂、血蝎等色皆赤而入心入血。(然而也有些中药不遵循此理,如译泻、滑石等色白而不入肺,而入肾、膀胱经等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 中医用颜色来取象类比,其一,这个理论也不一定正确,其二,这类比太粗糙了,不能实用

(三)药物性能与其自身特性有关 动物、植物在入药后,若人体将其某些特殊功能“转录”下来,以治疗疾病,此即李时珍所言:“蠢动含灵,各具性气。录其功,明其毒,故圣人辨之”。例如,蝉有优美的歌喉,白天呜唱,晚上安静,且能退壳,故名蝉蜕。因此能治声嘶哑和小儿夜啼。李时珍谓之曰:“主哑病,夜啼者,取其昼鸣而夜息也”;王好古则谓:“蝉性蜕而退翳,蛇性窜而祛风,因其性而为用也”。其它如“虻饮血而用以治血;杵糠下噎,以杵筑下也;萍不沉水,可以胜酒;独活不遥风,可以治风”等等中药名言胜不枚举

上述药物理论,如果我们从人体科学研究可以如此理解:被人们用作药物的动物、植物的,因在一定程度上保存着它们生命时期由形态、颜色、气、味、特殊功能等所体现的生命全息,而其入药部位不同,信息也就出现差别和不同,当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到达脏腑组织器官后,如果这种信息能被脏器管理中心接受,则有可能启动脏腑器炁场机制,对这种信息进行分析、鉴别、综合、处理,最后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与该脏器细胞炁场频谱信息的交换与控制而使脏器产生良性双向作用;如果这种信息不被脏器管理中心接受,也就启动不了脏器炁场机制,达不到治病效果。因此,要想启动脏器炁机制,就必须输入与病情相符合的药物(信息)。由于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炁场频谱,所以同样一付药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效果,而不同的人要使用不同的药方。输入什么样的信息(药物),中医有其完整的系统理论——辨证论治——因人、因时、因地、因病而施药。这也是中医临床为何要辨证论治的主要问题。值得重视的是,在确定了药物的性、味、归经、功能后,选药如能在其形态、颜色、入药部位、特殊功能上达到“以类治类,同类相求”取类比象的要求,则疗效可显著提高。实践证明,人体与动物、植物生命有机体在形态、颜色、气味、入药部位、特殊功能上是可以发生生物全息“共振 ”影响的。人体内具有生物全息的“炁”,更容易接收与人体脏腑组织器官相对应的动植物生物全息信息,所以,“以类治类,同类相求”的药物也容易起到引经效果

综合所述,人体科学脏器推理,不仅对某些中药理论和辨证论治,辨证施药,引经药等机理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利于对医药学界的很多疑难问题寻求新的研究方法。现在只是刚刚起步,尚有大量的艰巨工作等待着人们去完成,愿这项研究能得到不断更新、发展

第六章 初论人体炁场模式与经络、穴位的数学物理特性

本篇前几章介绍中医脏腑理论的演生过程、中国数术学的概念、经络形成的历史过程与机能、病证的关系、中医脏腑理论与中西医交叉等。很多理论我们用了最大的努力,尽可能用现代科学来予以解释,但总还是使人感到很“玄”。作为“人体科学”来说,不把这些“玄之又玄”的东方神秘色采且慢现代科学融会贯通起来,我们就无法往前发展,中医理论无法现代化。所以本章提出一个人体炁场的定性模式,作为脏腑理论现代化的一个大胆试探,肯定很不完善,请读者更多地帮助我们把这个模式逐步完善直来,而不是指责。这个模式叫“多频多源异型腔体”。这一名称乍看起来难以令人相信。前面几篇讨论中,可能大家对“多频多源”不会有异议,“异型腔体”就使人大惑不解了。下面我们分节首先从“腔体”讨论起

第一节 人的“腔体”模式

众所周知,作为无线电腔体首先要有一个导电体的外壳,人体的外壳在哪里,如果炁场主要成分是红外(热波)和无线电的电磁波,导电的外壳又在人体哪里。对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将一一加以讨论

一、血的封闭作用

现代西医对血液的研究已经很详尽。血液在人体中的机能有四:1.运输物质;2.调节机能;3.防御作用。这三点因与本题无关,不多叙述了。而只谈第4机能——维持组织的兴奋性。机体各种组织正常兴奋性的保持和生理机能的进行,需具备一系列比较适宜而恒定的理化条件,包括温度、酸碱度、渗透压及各种离子浓度等。这些条件的由来和保持,有赖于血液内具有一定的成份,并且不断地在循环过程中同外界环境和体内的组织细胞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例如血浆中的碳酸氢钠和碳酸,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蛋白质以及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等,都是重要的缓冲物质,具有抗酸和抗碱作用。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通过缓冲物质的作用,血液伯PH值不至于发生较大幅度的波动。以上是西医对血液机能的化学作用描述。但却给人体科学增加电作用的描述提供了不少素材。首先血的PH值(酸碱度)的恒定是作为健康人重要理化参数之一,同样可以看作导电性能良好的健康人重要电用参数。血液中具有这么多离子,是良好的导电液体,所以微血管网是很好的电场屏蔽板。《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和素问·刺法论皆有:“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中医心主神明之论,可能由于血维持组织的兴奋性之经验而得来

此外西医对人体铁元素分布的研究民很说明问题。成人体内含铁约4~5克,而其总量的60~70%却存在于血液红细胞的血红蛋白内;约有20%的铁以铁蛋白质的形式贮存于肝、脾、骨髓和肠粘膜等处;约有 15%左右的铁构成各种色素细胞、过氧化氢酶或氧化物酶等含铁化合物;其余5%左右构成肌红蛋白。看来人体到处都有铁的分布,但在血液和造血器官中含 80%以上也绝非偶然。我们完全可以推理微血管网对磁场有一定的屏蔽作用,起码可以阻止磁场对人体生理上的干扰。除失元素外,离子的运动,元素原子有序排列也能起到屏蔽作用

血的颜色是红色也非偶然。我们知道红颜色的由来是因为红色素把阳光中其余六种波长都吸收了,只把红颜色的波反射出来,由于红色是可见波的低频端,所以红颜色对红色波以下的红外、热波等波长都有反射作用

根据上述血液中含有恒定的HP值,并有大量的离子,构成良好的导电液;占有人体中铁元素的大半以上;对红色的反射等三项理由,我们推理充满血液的微血管网完全可以对红色可见光、红外、热波、电磁波等炁频谱的频点和能量都较集中的频段内起到相当的屏蔽作用

二、微血管网腔壳

现代西医对皮肤的组织形态、结构都作了精细的研究。大致可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大层次

表皮又由以下四层组成。细胞内充满角蛋白,细胞的其他结构都已退化。这层细胞经常脱落形成皮屑;透明层是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细胞内含有由透明角质颗粒液化而成的角母素,细胞核已退化消失;颗粒层是由2-3层梭形细胞组成。其细胞质内含有透明角质颗粒,细胞核染色很浅,并有退化现象;生发层位于表皮最深部,与其中的真皮层相接,犬牙交错,起伏不平。该层又可分为基层和棘层。表皮内没有血管和淋巴管,其营养靠真皮内的组织液渗透到细胞之间的空隙

真皮是表皮下面的一层致密结缔组织,可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乳头层是真皮浅部伸入表皮所形成的许多乳头状突起。其中有的含有毛细血管网,叫做血管乳头,而含有触觉小体的叫神经乳头;网状层位于乳头层的深面,较厚,较乳头层无明显分界。这层除含有粗大的胶元纤维束外,还有丰富的弹性纤维,使皮肤坚韧而有弹性。此外,还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皮肤附属结构,如汗腺、毛囊和皮脂腺等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面,是疏松结缔组织形成的,其中有大量的脂肪细胞。还含有感受压觉的神经末梢——环层小体

皮肤包裹着全身。它的主要功能是保护、分泌和排泄以及感觉功能,其次还有调节体温,渗透压及代谢功能。皮肤的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抗物理损伤、抗化学损伤和抗生物损伤等三个方面。我们在西医对皮肤上述认识基础上,加上毛血管网组成包裹人体的电磁、热波、红外到红色光波频段的屏蔽层。这屏蔽层是位于表皮和真皮之交连处,起着炁场的腔体外壳作用

三、血封闭的验证

成都市叶丽、叶涛两姊妹,是十年前发现具有特异感知(ESP)功能的一对小孩,由于其父叶和祥是一位业余气功师,促使她们坚持气功训练,所以不仅功能能保持较长,而且还表现在许多方面,这里仅叙述血封闭试验。只要你在一张没有任何其他人信息的白纸上,用钢笔、铅笔或圆珠笔写上你的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十几个字;或者先用温布擦过手,在白纸上按个手印也可。然后将白纸密封起来,从广元送到成都交到叶丽、叶涛手上,她们无需打开,只要对它发功,到一定程度后,在她们印堂前方就会呈现出一个与你体态大小和内部各器官相同的透明度层分明的影像,凡是内脏有病变的部位就会呈现出与《黄帝内经》宏观论述中相应的病变颜色,从而可以诊断疾病。而且只根据纸上残留信息,可远距离搜索追踪患者。可见她两姊妹的功能是不算低的。但是只要用一张吸水的纸浸过血(当时只用鸡血,干后时间不长),把信息白纸包裹严密,她们就查不到任何信息了。如果用两张血纸把信息纸夹在中间,所看见的是模糊一团不分分辨的信息,拿开血纸后即可恢复原来清晰的影像。这一试验有力证实了血对炁场的屏蔽作用

其实我国古代人早已应用了。如在《三国志演义》、《水浒》、《聊斋》以及众多小说中,都记载了用猪血、狗血淋异人或破妖术,或者用红色的桃木来驱邪等方法。这都是间接证明了血具有屏蔽炁场的作用

综合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人的“腔体”模式就是由一个大椭圆波导管(躯体)与四个较小的圆波导管(四肢)组成的一个“异型腔体”

第二节 生理级的炁场定性模式

钱学森教授把人体称作“超巨系统”是有道理的。整体人内分为中医的经络与五脏六腑或西医的十大系统与器官还可以对付,到组织或微细组织这一级,要建立一个完整体系模式已经办不到了。如果延伸至细胞一级,那么人体一千万亿个细胞,每个细胞又具有那么多参数、指标,在当前是绝对办不到的,可能人类科学技术再发展一百年也不一定办得到。如果再往细微深入发展到大蛋白质分子的 DNA或基因,再到氨基酸和量子后的元素原子一级为单位,这样的“超巨系统”模式何时能建立,那就看后来人的努力了。当然也要看是否有此必要性。在这里我们以细胞为点源的基本单位,往上分五级组成的管理系统作一些定性的讨论。细胞以下的,前面我们已经设置了三个“黑匣”来过渡,可以不再讨论了。对细胞以上这五级中,有三级是完整的管理级,有两级是过渡的管理级。第一级是细胞;第二级是组织;第三级是脏腑和器官;第四级是中医的经络、穴位与西医的十大系统;第五级是人的“多频多源异形腔体”。现分别进行讨论

第一级细胞。前面第三部分第一篇对细胞进行了详细的讨论,这里不再重复。如果要考虑建立一个数学或物理模式,这是不可能的。刘涛贱卖在第二部分第一篇中已经导出了测不准关系,指出了测不准关系的实质所在——存在与演化不可能同时测量。细胞内的细胞器已经是一个不断地演化的新陈代谢系统。要建立数学和物理模式是不可能,也没法测量,所以建立这样的理论也是劳而无功的。只能定性分析和建立定性的理论。至于蛋白质大分子和氨基酸,它有严格固定的空间结构,有能级的表现,可能与量子理论近似。所以我们设“黑匣 ”期待解决。杨正维中医师对原子的讨论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可借鉴的道路。另外根据第三部分第一篇我们已经定义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是一个完整的管理级是不会有异议的

第二级组织。它是集合了一定品种功能不同的细胞,在器官中完成某些特定功能。与现代工业企业产生中的部件功能相似,结构形态也雷同,所以我们定义组织是一个过渡管理级。当然它比产品中的部件复杂建筑师多,组织一级的炁场要控制着所管理细胞的活动。它本身又要受器官炁场和以上各级炁场的调控。有纵向和横向较密切的信息交换与能量交换。独立性、独立功能较弱,最多也可能属于一个中间管理级

第三级脏腑和器官。在这里首先有一个名称统一问题。器官是有独立形态,功能较完整的组织集合单位,与现代工业企业产品中的整件相似。西医把人体中这类组织集合都称为器官,按管理论来说是完全正确和无可非议的。但中医却从这些器官中抓住了生命有决定性关系的最重要器官,称为五脏、六腑,全部中医理论由此而展开,这却给人体科学带来了一个名称统一的问题。依个人之见,在人体科学中把这两者有机结合,对重要器官按中医五脏、六腑取名,使整个中医理论可以使用,其他采用西医器官的归类。全称为“脏腑、器官”。这是一个完整的功能单位和管理层次。它的炁场受控于人体和经络十大系统,却又管理着它所属的组织与细胞。虽然它有独立结构形态,但表层没有微血管刚刚来形成屏蔽层,它的炁场是开放的,在宏观上来看就是中医称之为“络”

第四级系统和经络。在这一级同样存在西医和中医名称统一问题,但其性质与脏腑和器官之间的内涵关系完全不同。西医的十大系统是按各器官间功能程序结合的纵向系统,而中医的十二经与十五络,是西医十大系统中各器官按历史演生时序结合的横向系统。这两大系统间没有阴阳关系,也不互衬对易,同时相互间也不矛盾。因此在这一级中称为“系统、经络”长期并存,分别论述就可以了

西医十大系统为: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感官和皮肤系统、运动系统。这里不讨论了

中医的十二经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中医的十五络,除十二正经分支的同名别络外,加上任、督、脾三大络,故称十五络。中医还有不与脏腑相连而沟通各经络之“奇经八脉”,等等,总之,中医的经络极其复杂,更大的问题是没有结构、物质。只是炁的通道轨迹,虽然现在已为现代化仪器大量测试所证实,但不把道理讲清仍难以令人相信。本章在下一节中对此进行专题讨论

整个第四级系统,经络的炁场要对所归属的器官、组织、细胞进行调控,也接受人的异形腔体级对它的调控。所以也只能作为一个过渡管理级或中间管理级而已

第五级人的异形腔体,这是人体总的系统了。由于有了毛细血管网的屏蔽作用。它是一个基本封闭的腔体,它的管理是脑子通过神经系统对内部的功能管理和通过炁场的分布和运动对内部进行生理调控的管理。这是一级完整的总的管理层次。由上述这五级就构成了人体生理级炁场的定性模式

第三节 经络、穴位成因的推理

既然我们的基础理论已经认定炁就是不同频率的场复合而成,而且频点比较集中于红外、热波、高频无线电波(均属电磁波范畴)。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激光全息原理和电磁波传播理论来解释这一切现象了。下面分泵(能)源机制;多频、多源全息;经络;穴位四点来讨论,最后作些推理

一、泵(能)源机制

上面叙述了原子、蛋白质空间结构受外力要发射相应频率的电磁波。因为人体这么复杂的炁场是难以一下解释清楚的,所以只举几个已为现代科学实验证实的例子,然后进行推理扩大

1966年首次研究成功染料激光器,这是一种有机液体激光器,这预示了生物激光的可能性。复旦大学刘一光等将具有生物活性的叶绿素d作为激光物质制备成染料激光器,叶绿素d在无水乙醇中有几个吸收峰,主峰在690毫微米附近,并且在710毫微米附近有一个萤光发射峰。以690毫微米的光作为泵,以710毫微米的峰作为亚稳态受激幅射,当用红宝石激光器作为光泵,在叶绿素d浓渡为4.5×10-5克分子,光泵强度在165毫瓦/厘米2,得到了光谱范围712.5~727.52毫微米的激光输出,最大输入功率为10毫焦耳,最大能量转换率为1.6%,由此推理人体完全有可能存在多频,多源的海底系统,而且能量转换所赵永界等用光电倍增管探测人体辐射时,发普通人发射的光子数约800光子/秒,并且变化缓慢;高级气功师或特异功能者进入特异级炁态时,光子辐射可突然增到20000~40000/秒,即可增加25~50倍。可见人体可能存在多频,多源的激光系统。在生理级不浃时,各系统先后激发,只解决生理信息的传递与调控。一旦进入特异级水平时,全身各系统同步激发,可爆发较大的能量输出

这里简述一下能量的来源。人体有几种生理机能提供了体内的能源。可以促使体内激发各种频率的波

(一)血液循环 心脏的不断泵血,在动脉血管中有脉冲式血液输入环路,随着路径的距离,波幅与直流值之比越小,在全身运行中对各器官、组织、细胞到生物大分子有一个压力的周期变化,这是一个机械力的基础。频率为1.22~1.40周/秒左右

(二)呼吸 一分钟大约15次的呼吸,提供了大约0.25周/秒的机械能源,随着一呼一吸,全身各器官、组织、细胞到生物大分子都受到不同程度机械力的影响

(三)内部的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津液、水、食物的吞咽过程,肠胃消化的蠕动过程,消化的化学反应过程不光产生机械能,还产生热能,这些将对各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都将受到不同程度的机械能和热能的作用

(四)有意识的功能活动 在脑的意识支配下,肌肉的张弛要产生机械力,同样会不同程度作用于各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

(五)脑波的作用 众所周知,人体不同状态时,会参差出现四种电波;α波——频率为8~13赫,通常为10赫;β波——频率为14~25赫;δ波——频率为1~3赫;θ波——频率为4~7赫。这些波的出现又会有电磁作用于脑细胞和生物大分子,

此外,大自然对人体的能量交换也是重要能源,将在下一篇人的总统中一并讨论。在这里只提出这一问题

二、多频的多源全息

体内的炁场是极其复杂的,但总要考虑有一个可以把各种现象说得通的定性模式,才能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所以先对多源全息,多频和体腔特点进行讨化

(一)多源全息问题 前一篇已介绍了炁的多频特点,每一频点都能产生全息。众所周知,激光全息由于不能产生两个完全相同的频率,所以要用一个频源分两支路来产生光的干涉。如果我们具有两上完全相同频率的频源,就不难产生波的干涉。力学中的水波(横波)、声波(纵波)只要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就会产生可观察的干涉现象。激光和可见光也是要求频率相同,相差恒定就会产生可观察的干涉现象。我们推理全频段内所有频率只要具备频率相同,相差恒定都产生干涉现象,这是大家都会承认的公理。多源频率相同,相差恒定必然会产生其复杂的波干涉现象。虽然我们现在很难设想它的结构模式,但从两个、两个点源产生干涉综合起来,推出数学模式,我们定义为多源立体干涉现象,它的万象必然也是“立体全息”。也只有用“立体全息”检测器才能检测出来。由于生物体中的器官、组织、细胞、生物大分子到原子都有立体结构模式,所以能够检测出“立体全息”,但对产生频率相同,相差恒定的波,只有具有稳定空间结构,有固定能级的生物大分子、氨基酸、分子和元素原子才能具备条件,而细胞器、细胞、器官只能作为泵源的能源供给。另外在低频中由于频率相同的条件不同,在某些频率上也可胶生低频的干涉现象

在此可以设想,细胞中的DNA(脱氧核糖核酸)应是一种生物大分子,每一种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应一个红外频率,所以细胞中的同一品种的DNA,都是其所对应频率的发射元,也是接收元,不同位置的同种 DNA构成波的相干。在体腔内的炁场的谐振反过来调控着这些DNA分子。而波相干的特殊结构,则来源于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波相干特殊结构的立体全息却又调控着这些细胞器、细胞、组织、器官的活动。所以细胞中的全息存储都在于DNA的品种和结构,而以DNA为模板的合成信息RNA在细胞的核体(相当于装配车间)控制着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类型,这些蛋白质却要发射出它应对应的频率

(二)多频炁场 前面已介绍了每一种蛋白质的诞生,受力变形或受某种能源激发都要产生它所对应的红外频率。人体估计有十万种不同蛋白质,那就要有十万个不同频率在体内岂时产生各频率的波干涉,有十万个立体全息。比蛋白质大,和小的层次也会产生频率、辐射,实际上是有十几万个(不到二十万)频率都同时产生波的干涉。但它们所反映的立体全息所对应的构形还是只有一个,就是整个人体的全部信息

由于这十几万种蛋白质在人体中的数量是不等的,所以每一频率的场强也是不等的。数量多的场强大,数量少于的场强也小。另外还与所处位置接受到激发的能源大小有关

(三)传播介质 人体是由不同的空间结构、不同种类、多层次组成体内物质,对人体炁场的十几万个不同性质频率的波来说就会很复杂。肯定是各向不同性、不均匀的传播;另外有血的屏蔽作用存在,本身又是发射元和接收元。按目前我们的科技理论尚难以对它进行分析和计算。而在人体中既有横波传播又有纵波在传播,更增加分析与计算的难度了。这些都留待伸手不见五指 人们解决

(四)腔壳内结构 前面我们已谈过人的异形腔体。外观来说,它是一个较大的椭圆波导与四个圆波导所组成。但内部脏腑器官林立,血管以树干树枝形交错布满于胸腔和腹腔内,躯体和四肢是充满肌肉和骨架,在肌肉的缝隙中有大小血管和神经穿插其间,而毛血管网和神经末梢则深入到各块肌肉、骨髓、器官、脏腑之中。其构形之复杂难以描述。总之,比目前在电子领域中之电磁波谐振腔体要复杂万倍。、

三、经络成因推理

人体多频多源和炁场很复杂,我们先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探索起。广告牌边沿闪光转动灯为众人习见为常的事物。其转动原理简示如图3-13

图3-13

我们按上图依次给1组、2组、3组灯炮接上转换的是源,我们会见到按箭头方向有个光流在前进。如果转换接通的次序按3组、2组、1组的次序倒过来,光流就会按箭头的反方向前进了。,

在人体异形腔体内,有某频率的一个点源在辐射,不管是电磁波,还是声波,在这个基本封闭的异形腔体内一定形成驻波。也就是说点源辐射的波到腔壳反射回来,又与后面连续出来的波产生干涉,形成强弱不均的固定场强分布,强处谓之波峰,弱处谓之波谷

进一步我们可以看到当这一个频率是像上图由1 组、2组、3组相间的一串多点源组成时,而且受能源类似地分组转换调控,这样,将会得到驻波的波峰和波谷有序地按一定方向移动,。这一移动的速度是与能源的供应变化有关。而与每秒30万公里的电磁波速或每秒300米的音速无关。这就是《千古之谜——经络物理研究》一书中十几位作者总结大量循经感传速度、声学测量传导速度、光学测量传导速度、电学测量的传导速度、磁学测量的传导速度,同位素示踪方法测量的传导速度都远低于光速和声速,但与人体血流的速度接近的原因

再进一步我们又可看到当人体十几万个频点,每一频点都有上述受变化能源调控的驻波在体内移动。由于频率相差太大,形成的驻波场强分布很不一致,有些频率如低频端,可能整个异形腔只用为一个通道,形成了不驻波,有些频率,特别是频率高端形成几条通道甚至十几条通道。这些通道因频率不同,而粗细不一致。整条通道在体内不同部位也因腔壳反不一,介质不均匀怀,肌肉结构形状不一,而且多点辐射元的分布形状不同而产生粗细不一致。而数量很多(也可以以十万以上)不同频通道重合的空间就是经络线。这就是冷光和柯莱因照相术得出整个人体都在发光,而经络线中心最高,并随半径的增大而显著递减,没有明显的经络边界的原因。由于每条经络中所含通道频率不同,与某一脏腑或器官频率最相近的,就以那一脏腑来命名,这就是十二经名称的由来。看来经络这样一个推理模式,可对古今所有经验总结都能作出合理解释,这里就不多述了

四、穴位成因推理

针灸治病这一祖国宝贵遗产,在五十年代逐步为国内外医学界认识,小小银针的奇效使医学专家们震惊。日本中谷义雄首先提出了人体低电阻点就是穴位的概念,为三十年来的各种仪器测试所证实。但人体并不是一个电阻网路这么简单。因此,低电阻点概念只反映了人体特征的一个小侧面。1988年3月10日由中国电子学会主持,对罗冬苏同志的发现举行了学术评审会。十二年来,他从两千多人体上测量出一万多条曲线,发现了人体穴位具有非线型和负阴型伏安特性,同时还论证了人体穴位具有半导体特性的理论,它可以解释从穴位向外辐射炁场,产生炁循经络运转,穴位可以向神经发射信息边一发现比低电阻点概念有了重大的飞跃。假如人体是单纯由电子元件组成的,这可能是最终的突破。但人体是一个生物超成系统,远比电子元件组成的模拟人或机器人复杂得多。所以,无论人体穴位的负阻型伏安特性还是半导体特性理论,都只能反映出人体穴位特性的一个侧面

在《黄帝内经》中早对穴位有精辟的论述。灵枢· 九针二十原写道:“神气(炁)之所游行出入也,非皮肉筋骨除此以外。”素问·五藏生成篇中也说:“此皆卫气之所留止,邪气之所客也,针石缘而去之。”这些论述对穴位的功能写得很清楚。现在我们按人体科学的理论把它解释。神气之所游行出入就是指具有人体全息的炁通过穴位与外环境交换,此皆卫气之所留止,旅游活动是说穴位是存储了炁中的人体全息。邪气之所客,外石缘而去之,这两句话较复杂。邪气不是指现代人口集中,流动性大所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细菌与病毒,而是指传统中医理论讲的病因:“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可以用针灸、砭石方法治疗

现代西医解剖学、组织学对穴位的研究,始终未能找到穴位的组织结构,只发现穴位是由肥大细胞所组成。穴位呈针柱形,也无明显边缘,只是穴位中没有毛血管网,也没有神经末梢,但在它的底部和周围,这两者均分布得更密。光这些发现已经给人体科学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现在讨论穴位的成因。前面谈经络成因时已谈到驻波的移动成经络通道。但在人体的异形腔壳内,血管的阻挡,构形的复杂性,介质的不均性和多源性等复杂因素,比任何一条河流的水流情况不知要复杂多少倍。谁能找出一条水流中没有漩涡的河流呢?由此可见,经络中炁场流漩涡必定会形成穴位,这也说明为什么大量穴位都在经络线上。但是经络本身还是由各频率的驻波形成,由于多源受控产生移动成驻波流,每一频率驻波流产生的漩涡比经上穴位数量多得多,多频率(也可能上十万个频率)的复合点,又不在经络线上,这就是经外奇穴的成因。由于穴位炁驻波流漩涡的存在(这就是上面西医对穴位解剖学和组织学的发现,这是属阴)。由于穴位在人体中构形的存在,其位置就是固定的,在不同人中与体形尺寸相对固定,有高度的统一性,这又与流体中漩涡位置在附近飘移不一样。在另一方面穴位却又象无线电腔体内的耦合探针,成为腔内与腔外的通孔。前面从中医、西医对穴位的发现和论述都充分说明了穴位的类似作用

最后还顺便把体表局部区域能治合身疾病的“象” 关系叙述清楚。上面谈到穴位可能有十万个频率的全息积累关系。在各个炁道的终端,包括四肢的末端和各个感觉器官周围,必然也与封闭的无线电波导截面一样,形成驻波,截面不同位置反映波的进一步情况相似。由于人体这些端是人体生理立体全息,它也就能反应相应部位器官的信息,由平白无故炁的长期存在,这部分细胞内的蛋白质大分子种类与相应器官相同,其占有炁频谱点相同。这就使局部皮肤与器官信息相通。由于它是局部器官的反映,大多频点频偏低,所以它的局部范围要比穴位大得多。它只是几千或几万个频率的复合,所以它所辐射的场只能对它同频的器官起作用,比穴位的作用低得多。“象”是存在于毛细血管网封闭层以内,不与体外相通。这是传统针灸治病的近代重大发展

第四节 传统中医某些理论和今天某些科学试验结果的解释

一、针灸治病

当小小银针插入们位,要不断地捻针,感觉和疗效取决于医师的技术,现在大多为电脉冲电极所代替。这是供给穴位中肥大细胞的能源,让其产生辐射。对穴位来说可能是十万个以上频率同时辐射;如果是耳针、头皮针、手象针、足象针、鼻象针、脸针,则可能只有几千个至和万个频率同时辐射。由于供能连续,则辐射是连续波。这样向某一方向传导过程中,要引起周围同频的蛋白质大分子共振,并向传导的同频波供给能量,这也是体内的行波放大原理。法国Mussat作了一系列工作,他应用检流针测定一条经脉上两个经穴之间的电流。方法是先用毫外刺入同一经脉的两个经穴,然后把检流针两个电极分别接在两个毫针柄上,这样可以记录电流波动。他发现经穴间电流的强度随着两个经穴的距离的增加而增加。这就是现代科学实验对人体内行波主和大原理的实证。另一方面针灸医师临床治疗的经验也证实这一原理存在。对某一器官治疗时,取远端有共同频点的穴位(实际现在只能依照经验总结出来的针灸穴位挂图及其说明来选取穴位),往往疗效比附近的效果为佳。这与第二部分第二篇第四章中所谈严新大师在广州发功改变北京清华实验室试验液的分子结构或产生化学反应,效果比近程发功还强的原理是一致的

二、循经感传为压力阻滞

祝总骧同志在《千古之谜》一书第七章隐性循经感传现象的研究谈到已经公认循经感传可为沿经某位置施加压力所阻。在临床施治时,针灸医师早已采用这一方法控制循经感传方向。例如:足阳明胃经中位于膝盖之下的足三里穴,治疗胃腹之疾比较有效,但当针灸时循经感传往往发生向下方向,这时医师以手指紧压足三里穴下方的经脉位置,迫使循经感传改变方向往上传。这些现象,根据本章前面的理论很容易给以解释。加压后,小局部的腔体空间结构变形,对波的传播要发生较大影响;其次是这小局部加压皮肉,血液进不来,脉动的血流压力也进不来,传导作用受阻;再次是行波放大不可能产生,总之这就使循经感传终止或阻滞。这时足三里穴的辐射还在继续,调整一下相位后,就会产生逆经传导方向而上传。另外王品山同志发现沿经脉任一位置注射肌松剂后,循经感传受阻滞,其原因与上相同,只不过是异曲同工而已

三、截的新鲜肢体和放血致死的动物新鲜尸体、经络现象还存在

根据本章理论,这一问题也很容易解释。截下新鲜肢体和放血致死的动物新鲜尸体,只是神经系统、血液系统和呼吸系统中断,整体功能被破坏,但其细胞,还包括脏腑器官的细胞并不是立即全部死亡。细胞死亡是逐步进行的,一个一个地干枯死亡,尸体未死亡者的细胞还可以取出来在培养液中培养。人体内细胞间空隙存有组织液,可以短期有限地向细胞提供养份,所以细胞死亡有一个较漫长的过程。未死亡的细胞,它的炁场还是存在的,行波放大作用还能保持,受外环境各种波的作用还能使细胞蛋白质产生辐射,所以作为炁通道作用的经络依然存在,在经络中的炁流还存在,只是较弱而已

四、传统中医炁血(营卫)理论的实质

营卫之说是中医的循环系统理论。在《黄帝内经》灵枢·营卫生会写道:“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在《医衡》一书中也有:“气取谐阳,血限诸阴;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等论述。这些论述已经很清楚表明了古人的认识,在几千年前的科技水平上能发现人体中除血液的循环系统之外,还有一个气的系统(实际上是生理信息能量的炁)与之相伴相行,在中医大量临床实践中也相应发现经络不通与血栓血瘀形成相伴,并产生痛感。这真是了不起的发现。但又把空气中之气不知情生理信息能量之炁混淆,所以无法解释放血致一针一线的新鲜动物尸体上还有经络现象,可见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只从现象进行总结,未抓到实质。中医仅需把混淆了的观念更正即可

西医已经科学证实了谷入于胃开始消化,入于肠还在边消化边吸收营养物质;空气中之氧气入于肺,均由血液循环系统的红细胞运送至人体的所有部位。但西医至今尚无炁与经络之理论,而且对此尚不肯承认,怀疑者甚众,我们只有从人体科学的角度予以补充。本章前几节已基本讨论过,这里还要具体说清楚。由于心跳所产生血液的脉动,压力变化是使全身脏腑器官、组织、细胞、蛋白质产生辐射的主要能源之一,这就是中医血炁(营卫)的相伴关系;另外血液中红细胞含全身铁元素总量的60~70%,加上各种离子(带电)在血管中运动,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这是重要的移动或炁场辐射,与经络、穴位的形成也有重要关系,也是造成炁场驻波移动的主要原因(但不应作为全部原因)。这就是中医产生营在脉中,卫在脉外,气行则血行,气止则血止的论述实质

综观几千年前古人发现炁与血的相伴关系,只系混淆了气与炁误为一体,较之二十世纪末科技发达的今天,西医尚无炁(生理信息能量)的理论,我们不得不为祖国传统医学理论之深奥莫测,医术之高明而惊叹!

五、传统中医病邪传变理论的实质

在《黄帝内经》素问·皮部论根据病邪从皮→络→ 经→腑→脏传变的层次,以及经络脏腑的病变必然反应到皮部等原因,说明了皮部在临床诊断和疾病防治中的重要意义。该书这样写道:皮肤是经络遍布的地方,邪气入侵于皮,则腠理开泄,而腠理开泄,邪气就会侵入络脉;络脉充满就会贯注于经脉,经脉邪气充斥,就进而留于脏腑。又称,皮部中的浮络如果大多是青色的,就说明有痛;大多是黑色的,就说明有痹;大多是黄赤色的,就说明有热;大多是白鬼的,就说明有寒

传统中医病邪传变的理论由于和现代科学所有学科都有很大差距,与西医的差距就更大,所以难以得到人们公认,而且使人有大惑不解之感。但是中医理论现代化,人体科学研究却又必须把这些谜解开,能否得到合理的解释正好成为本书建立的定性模式是否合理的考验,现在解释如下

首先要解决的是病邪代表什么,亦即什么叫病邪。其所指肯定不会是现代人口高度集中、流动性大引起传染疾病的细菌和病毒。按传统中医理论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热”六种非常之气,称为六淫,又称 “六邪”。这六邪侵入体表皮肤,使络网生理全息的炁混乱,如原有的频点数目大大减少,或为其他不该出现的其他部位频率所代替,用现代话来说是部分经络失衡,或部份人体生理全息失衡。这些不该在这部位出现的频率炁场就是邪气。这种炁场的混乱与发生干扰逐步发展扩大,所以有皮→络→经→腑→脏的传变层次。本篇前面第三章脏腑与经络形成的历史过程中已谈到颜色原形成,实际上该脏腑与经络有它自己的炁频谱,其频点居于可见光它自己颜色的频率上而出现。这里只说明是那些脏腑炁场干扰了其他的经络,而又产生相应的症侯而已。这种炁场的混乱与干扰最后扩大到整个胸腹腔内,必然要引起各脏腑之间的疾病传变。使人不可思议的是二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竟然把这些疾病传变所需的时间,在没治疗情况下,几天可以使人致死,死的时辰都给予总结出来。如果这些经验总结正确的话,将对建立人体脏腑理论的数学物理模式有极大的价值

《黄帝内经》灵枢·病传写道:“黄帝曰:大气入脏奈何?歧伯曰:病先发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病先发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病先发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肾,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病先发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病先发于胃,五日而之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止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 ;病先于肾,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肠,三日不已死,冬大是晨,夏早晡;病先发于膀胱,五日而之肾,一日而之小肠,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鸡鸣,夏下晡。诸病以次相传,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间一脏及二三四脏者,乃可刺也”

读此,使人不得不为祖国医学的深奥莫测和医术之高明而再次惊叹!

小结

在宏观这一层次中,西医的十大系统与器官是西医学的重要内容,而且也占据了半数以上的篇幅。同样中医的经络与脏腑理论也是中医学的重要内容,也占据了半数以上的篇幅。看来中医、西医都抓准了这一宏观层次来揭开人体的奥秘,由于方法途径不同而形成两大学说。西医是抓住“空”、“质”、“形”属阴的一面进行研究,“空”就是人体现实的空间结构,“质”就是人体物质方面的内容,“形”就是人体形态方面的结构,如解剖学、组织学等进行研究;而中医却抓住“时”、“能”、“影”属阳的一面进行研究,“时”就是人体的时序结构,“能”就是人体炁(场)方面的内容,“影”就是人体功能方面的实效,靠临床经验总结出来的认识,以哲学思想来指导研究。因阴与阳各自一面都取得很大的成果。现在试图把阴阳结合起来,提出一个归类总表如下(表3-3)

表3-3 归类总表

本篇虽然花了较长的篇幅来论述,对中医学和西医学的结合却仅仅早起步而已,希望中医学界和西医学界的同仁位能真诚地合作,把人体科学研究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阶段。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得好:“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孤阴则不生,独阳则不长”。另外《国王的新衣》寓言告诉我们:“成见之害胜于无知”。这些都应成为我们的座右铭

逍遥墟主人

http://www.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22289&extra=page%3D3

2008-11-27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

海云青飞 作品: - 《悟道进化生物学》 - 《悟道相对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