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演变的基本规律?玄学数术学的分析

https://cn.chinese-blog.org 点评:本文出自林渊编著的《三百年与三千万年》,作者对自然界及内脏器官的演化规律的分析只能说是一种探索,其中有没有道理,各位自己可以判断。不过,大家要注意,文章中存在崇拜古人的倾向,比如对于《黄帝内经》的崇拜就很明显,这有点过时了

很多人喜欢引用明朝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中的一句话:

“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

这是李时珍听说的,还是他自己就能 照察之?引用者想不到在引用之前要这样自问一下,他们默认就把这句话当作真理了,这样的人去研究什么东西也是研究不出什么的


脏腑器官理论的探索

第一章 脏腑器官综述

脏腑理论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尽管西医学界和生物学界以及不少具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士认为这是一套看不见、摸不着的玄学,难以令人信服。可是很多西医学无法对付或查不清楚的疑难发症,按其辨证论治却可迎刃而解,尤其对生理性和功能性疾病也按辩证施治更是药到病除。本书在这篇里将就此加以论述

目前,西医学把人体内部分为十大系统,即: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血液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泌尿系统、感官和皮肤系统、运动系统。而神经系统又统帅着其余九大系统的功能,血液系统又对自身以外的九大系统起着供应保障作用。这种对各系统、各类器官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是很深刻透彻的,尤其发展中经历了若干次变革,已为大家公认和采纳,这里不再赘述

然而,祖国医学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扬光大的,其著述浩如烟海,源远流长。相传早在公元前三千年左右先后生活着三个帝王,它们对医药之事极感兴趣。伏羲氏(约公元前三千年)制“九针”;神农氏(约公元前2820年至2697年)“尝百草”,还研究过人类的脏腑器官与它们的机能;黄帝*公元前2697年至2596年)更进下讨论了络脉……

公元前600年~500年,出现了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医生——扁鹊。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载:“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不以汤液、醴酒、砭石、桥引、案机、毒熨;一拨见病之应,因五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脏,练精易形。”从所记载的这段文字看,人们当时已很了解脏腑器官,因而能做多种外科手术,还会针灸、按摩、指压、气功等等。扁鹊之时,尚言“上古”,由此可见,祖先对人体脏腑器官结构与机能的认识研究早已开始。几乎上溯至商代、夏朝,说明传说并非系无稽这谈。进入战国时期(公元前475~221年),有了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黄帝内经》。书中系统阐述了脏腑学说,并确立了一套比较系统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

《灵枢·经水篇》云:

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其藏之坚脆,腑之大小,谷之多少,脉之长短,血之清浊,气之多少。十二经之多血少气,与其少血多气,与其皆多血气,与其皆少血气,皆有大数

这又充分证明,早在二千年前,古人已比较系统地解剖了人的尸体,了解了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及基本机能。陈寿著的《三国志》属正史,记载了华陀用麻沸汤麻醉开刀,并用金膏敷创口而愈之事。由此可见中医学不仅对人体解剖有丰富的经验,而且还具备进行麻醉开刀等高明的外科手术。然而为什么古代中医并未象现代西医学那样从系统、器官去深入研究人体,而采用经络学说、阴阳五行、五运六气等极其高深、玄妙莫测的脏腑理论来作基础呢?这真是一个千古之谜。但中从气功、特异功能来考虑则一点也不奇怪了。如人体经络主要就是由气功和特异功能较强的医生从自己身上发现的,在内经中有“返观内照”之么一句话,其实说的就是能用气功循经看见自己体内脏腑器官;明朝李时珍在《奇经八脉考》一书中也说:“内景隧道,惟返观者能照察之”。这两段话不但为现代人所忽略,而且也无法理解其真意;清代沈时誉革的《医衡》是一本杂有医书,按系统选取前人写的中医论述汇集而成。其中“奇经八脉大旨”,所描述的奇经八脉走向,因与诸家所说有异,最后以张紫阳能返观内照,以证其言不谬。直至今天,能返观内照的人也还有。四川省人体科学研究会成立时,重庆中医研究所的报告就叙述了一位三十五岁的女同志,自1974年起练气功,不到十年时间,不但达到了返观内照的程度,而且连每条经络的颜色也看出来了。在成都市还有一位十一岁的小学生毛渊珺,在一次大雷电中激发了特异功能,从此以后,能看清别人的经络和炁的运行。近几年来,我国对经络的现代化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中国原子能所、中科院能所与安徽中医学院经络所联合攻关,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生物有机大分子对经络的研究,得到经络线的宽度为五毫米,有它自己确定的周期、振幅、波长;中科院生物所用声与电来研究,却得到经络线的宽度为一毫米;而中科院生物所严志强与王一中、李洪山等用与温度变化无关,肉眼看不见的超微弱冷光来研究人体时,发现整个躯体都在发光,而十四条经络线的发光强度比线外两侧高得多。他们所测定的经络线和走向均与古典中医完全符合,这就有力地说明了古人返观内隧方法的准确度和对经络研究所达到的高水平

从《内经》的叙述来看,解剖生理在中医学形成之妆也是最基本的知识之一。当中医脏腑学说形成之后,中医的脏腑已不再单纯是一个独立的解剖实体,更重要的是:已成为一个生理病理学方面的功能集合概念。因此,它虽与西医在名称上和一些解剖部位都有相同之处,但在一理病理的定义上却存在着差异。一个中医的脏腑功能,可能包括了好几个西医脏器的功能,而一个西医脏器的功能,也可能分散在好几个中医脏腑的功能之中。如心,除了它既能代表解剖学的实体外,还包括了一部分神经系统。尤其大脑方面的某些功能(如心藏神)。故中医的心不等于西医的心。由此看来,中医与西医的理论在脏腑器官这一环中怎么事例是决定人体科学学研究的重要关键之一。现在让我们分章叙述如下

第二章 以中国数术学论述自然界的演化

《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那么,天地的变化规律如何,这是解开生命发生、发展之迷的重要课题,又是预测未来人类的基点。本文拟从中国数术学和中医学的有关基础理论加以阐述,再参照前后章节,可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索人体科学

我们祖先在认识世界时,总是把人摆在主导地位上。正如《内经》所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故常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就融于医学之中,对人的认识包括了有形和无形相交叉的模式和微观、宏观与宇观三个层次。从微观上看,在粗略的解剖条件下,通过实践和推导,二千多年前就有了脏腑形态、功能和偃师制作机器人(见《列子·周穆王》)的记载,以及从眼、耳、脉、舌、头、面等局部去诊断或治疗脏腑疾病的论述,不仅在临床需要上弥补了解剖之不足,而且深涵现代生物全息律的内容;从宏观上看,认识并论述了各脏腑系统的多渠道有机联系;以整体观和功能态把人视为有严密规律的闭环自调自控系统;从宇观上看,认识到人是一个开放的、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不断吸取又不断释放能量的超巨系统,具有人天观和信息论的内涵。并运用太极、阴阳、四象、五行、八卦、九宫等一套完整的数术学和炁一元论作解释和演绎手段,体现了系统理论和实践验证之间,感性思维、灵感思维之间的和谐与统一。它和分析科学相比,一方面在微观上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很大的差距,暂时还不能完全纳入现代科学的研究体系;另一方面,由于分析科学侧重于有形的实体,而对无形的炁(场),尤其是形气相感的关系,常用研究实体的办法而无法求解,因而当科学的发展在高度分化的同时(必然)转向高度综合,交叉科学、边沿科学兴起的时候,中医、气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效应、数据,无疑将成为科学发展中的一个制高点

第一节 “O”、“一”、“二”、“三”与生命诞生的关系

根据我国古数术学的推演,在具备信息传递的一定范围,“气,空极而凝”,经混沌状态产生了信息传递的载体——能量,再随爆炸诞生了宇宙和星系,因不同条件而形成了相应的物质构形。这一阶段即太极过程,其数术符合为O并以一表之。含义是:1.零表静是原点,一表动就是座标轴。2.零扩大为圈,是宇宙的初始范围;缩小为质点,就是大爆炸前的奇点。3.零又是任意两个绝对值相等的正负数之和,含有生长和消亡双重因素

在宇宙诞生以后,就有了实体(阴)和场(阳)、现实世界和影子世界,其数术学称为一生二、或一分为二,二者之间存在着对易的、互衬的关系。进而也就出现了阴、阳和阴阳之间的分界线所组成的二生三(亦称含三为一)的演化(分界线在某种意义上代表了阴和阳的相关关系)

分界线的状态如何,则是“生命”能否诞生与存在的决定因素,它取决于这个天体与恒星和其它行星之间的距离、引力、运行轨道……等各种综合因素所形成的环境条件、旋转状况以及随之而定的温度、大气变化,尤其是“水”的产生等等。月球的地质条件和与太阳的距离都和地球相近似,但公转一周也只自转一周,我们仅能看到它的一面,所以其自身的太极阴阳模式主要是呈○ ●状态旋转。一为纯阳,二的分界呈直线,三为纯阴,故此朔望昼夜温差过剧,无法相对稳定的吸住大气和生成水分,从而不能萌发生命。地球则不同,因为它自转和公转之比约为1:365.25,县具有约23.5℃的倾角,所以其自身的太极阴阳模式一直呈双鱼形 状态旋转,分界呈正弦曲线,故能吸住大气并进而生成水圈,,为生命发生、发展和个体消亡创造了条件。此即数术学中“三生万物”的含义

第二节 河图与洛书

它们是数术学中描述天地生(生物)的阴阳信息交换的数图,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河图

是根据我国所处地理位置,即北半球日照的变化,用奇数表阳(其意为日照增长,符合为○—);偶数表阴(其意为日照减短,符合为●●--)作为计数基础。以观察者所处地理位置为中心用冬至、春分、夏至、秋分四时作为运转方向,配合东西南北加中央为五方,按天地阴阳规律对应,通过数学排列而描绘出的,其具体内容是:冬至—阳生,日(天)照开始增长,用○表示,其数为1;夏至—阴生,日照开始减短,用●—●表示,其数为2;春分为日照增长过程中,太阳直射赤道,用○—○—○表示,其数为3;秋分为日照减短过程中,太阳直射赤道,用●—●—●—●表示,其数为4;中央之天按递增规律用5个○表示,含四时阴阳变化法则之义。再按阴阳交换规律,四时天之数加中央五之数,为四时地之数,遂成河图(见图3-2),因我国地处北半球,阳光来自南方,故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通常地图相反。按顺时针方向为相生(水→、木→、土→、金 ),其读法为天—(阳)生水、地(阴)从之;天二(阳)生火、地七(阳)从之;天三(阳)生木,地八(阴)从之;天四(阴)生金,地九(阳)从之;中央之天(阳)为五、在地为十(阴)。《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在,四时之法成”即源此中之含义

图3-2

二、洛书

河图是以五行相生来描述生命诞生条件的数图。而在宇宙和各天体之间及人类和生物进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进化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为了保持平衡,必然存在着相互制约(否定)、相互滋生(肯定)的规律,洛书就是描述这一规律的数图(见图3-3)。它以河图数字作为五行计数的基础,改变了河图的空间旋转大方向和木金火三行的定位,颠倒了火金二行天地阴阳数字的安排,并在中央留下(阳)去十(阴),依逆时针方向呈:水(一·六)→火(七·二)→ 金(九·四)→木(三·八)→土(五)相克规律,按 运行,其中三行变位,二行颠倒,留五去十,又含克中有生,相反相成之义。九个数字按横、直、斜三数一组,所排列出的八个数式其和均为十五,既合八卦九官,又是保持机体平衡的最佳组合

4 9 2
3 5 7
8 1 6

图3-3

总之,河图,洛书为后面深处四、五、八、九等数术,提供了基础。也说明了中医学所倡导的“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察人事”的三才学说,是医学——人体科学的指导思想之一

第三节 “四”、“五”、“八”与天、地、人的联系规律

太极的演变与东方时空观众理论是相通的。任何事物因宇宙的运转在相互之间总是随不断地释放相吸取能量而不断演化,当外界条件变化而引起体系状态参数变化时,随外界参数变到某一阈值,体系一般分裂为两个可能的状态,外界参数继续不断地变化,体系会由二变为四、四变为八……,这与《易经》所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因而重之(六十四卦),爻在其中(三百八十四爻)矣”的偶数变化规律相合。细胞的分裂就是极好的例子。却又与“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阴阳合化生五行、五行既萌而含万物”的论述相通。现分述如下

一、四象

从前面的论述可以明确—和—的二层次叠加所出现的 、 、 状态,即二生三的排列与生命的关系。同时在阴阳交替的转机中 还有另一种 状态,构成了 而对应于春夏秋冬,四象可概括为四季天气,即日照长短及随之而来的气候(如温热凉寒四气)、物候(如生长收藏四化)等种种变化,并从空间对应于东南西北

二、五行

在四象之中由于阴阳更迭呈非等时值正弦函数,使地球运行具有不均匀性,气候、物候都产生了奇(五)数节律。如一年中有春、夏、长夏、秋、冬五季;风火湿燥寒五气;生物有生长化收藏五化;空间有东西中西北五方;人体有肝心脾肺肾五个子系统。对应于动物的脏腑形成及其进化的历史长河,有五个大的阶梯。从时间律上,五阴五阳合为十,与太阳黑子活动十一年周期相近按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排列而成十天干。“五行”则是地球上五种实在的、具有代表性的基本物质(木火土金水)经过高度概括、抽象,并用于研究宇宙间一切事物产生和维持其发展的、具有内在有机联系的、及其按特定规律不断运行的代词的总称,也是阴阳二象和合二为一的具体展开。正如明·张介宾说:“五行即阴阳之质,阴阳即五行之气。气非质不立,质非气不行。”

六气,是另一种不同四象的偶数节律。地球上的一切变化虽主要源于太阳,如温度的高低随日照长短而长降,但同时还要受地球自身条件和人类、生物活动对地球反影晌等因素的制约。从每年冬至起北半球日照开始增长,温度本应回升,但因此时它还没有走完自身的冷凝进程,反步入数九寒天,直到立春以后万物才开始复苏。从夏至日起日照开始减短,温度不仅没有下降反持续上升,在三庚(21~29天)以后入伏,为炎热之最,到立秋以后才逐渐入凉爽。加之人为环境如火和能源的运用开发,因而在一年中有风火暑湿燥寒六种气候条件交替的区别。就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而言,与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西界和南界以及赤道低压位置都有六年左右周期变化的规律密切相关,从时间节律上阴阳相合按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排列而成十二地支

人类在脏腑形成和生物进化的历史长河中,也因较其它高等动物跃升了一个重要的质变环节而经历了木→火→土→金→水→相火六级阶梯,而产生了六脏(五脏加心包络)、六腑、十二正经,最终成为地球上的万物之灵

把五运(行)六气按阴阳配合,就能在复杂的气象因素中抓住温度(寒暑火)、湿度(燥湿)和风等三个主要因素,反映了我国(以中原地区为主)的气候实况。从而以天干地支排列组合所推演出的日、月、季、年短周期,60年中周期、和360年大周期节律,用我国古今史料考察对比,达到了“十应七八”即70~80% 的准确度,堪称世界上最早的时间信息科学

三、“八”(附九)与太阳

阴阳、五行、一切科学研究都离不开数字。这在《内经》中已明确提了出来,“道者,法于阴阳、合于数术”即此意也。八卦也就是用数术学的方法,由—和 三层次叠加而成的。对于任何两个相关的具有阴阳两面的事物来说,都有(也只有)三种基本的组成状态,即二阴( )二阳( )一阴一阳( 或),把阴阳作底数,组成状态作指数其公式为23=8。如果把一换成1(开),--换成0(关)按规律叠加运算,就成了二进制法则。也是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具体而论,四象的组成是:春 10、夏 11、秋 01,冬 00。表示了北半球阴阳(日照长短)的有序变化,八卦结合天地、阴阳、五行的组成是:乾( 111)阳为天属金、坤( 000)阴为地属土、离( 101)阳中有阴为火、坎( 010)阴中有阳为水、兑( 011)上阴下阳为泽属金、艮( 001)上阳下阴为山属土,巽( 011)上阳下阴为风属木、震( 100)上阴下阳为雷属木。以太阳图定中收而成九宫八卦

八卦图分为两种,一是根据天地之象变化的排列,称为先天八卦;一是根据天地生相关之象变化的排列,称为后天八卦。其直观和抽象的精妙,深含物象变化的本质。现分述如下

(一)先天八卦(如图3-4) 它反映了北半球天地空间演变煌一种过程。《周易》说:“天地定位,山泽通令,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此图以天(日)为阳在上,地为阴在下。阳光从南方来,作为定位依据。说明在相对的四组卦中所存在的矛盾统一和互补关系,其过程是:有了天( )就产生了地()有了地就产生了山( )泽( ),有了山泽就产生了火山( )爆发,大海( )成川,雷电( )风雨()交加而促成万物萌发。从顺时钟旋转看其排列。从乾至坤—自上而下增加,从坤至乾—自下而上增加,呈有序变动规律

图3-4 图3-5

(二)后天八卦(如图3-5)

它反映了天地生(生物)之间时、空、物候演变的综合过程。此图按北斗星旋转与四季的关系及随之带来的气候、物候变化,以火为阳在上,水为阴在下定位。《易经》说:“帝出乎震,齐科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兑、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它说明人类活动、万物生长收藏与天地变化的关系。其过程是“震据东方,北斗星柄指东之时北半球进入春季,处于西北寒潮与东南季风交替之际,雷电( )风雨()开始,促使草木(震 巽 属木)生长,万木萌发。到了夏季斗柄南指。“离”( )表示光明灿烂。属火代表炎热,促使万物生机蓬勃。坤土()代表长夏之际水沛土沃,孕育着万物成熟(化)。秋季斗柄西指,“兑”表示丰收所带来的喜悦,气候处于热寒过渡的阶段。兑( )金代表秋凉泽润。乾()金代表秋燥干旱。冬季斗柄指北,坎()水表示万物收(潜)藏,天气寒冷。乾在古代含有秋收以后为掠夺而发生战争,坎含有农闲时服劳役之意。最后以艮表示一年的极限。艮()土示万物归宿于地,旧年宣告至此结束。其排列与先天八卦相比,呈有序与无序交替的变动规律,是四季中产生五行、六气变化的原因和描述。前者论述了生物诞生以前天地太极之象,阴阳呈有序变动,是生物诞生的条件,说明事物变化的偶数规律。后者论述了天地人(生物)相关的太极阴阳之象。阴阳呈有、无序交替的非等时值变动,是促进生物进化发展的原因,并体现了人类和生物对天地的反作用和事物变化的奇偶数交叉规律

乾坤二卦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稳定,是八卦、六十四卦的组成和演绎基础,由此而诞生的所有卦象,都是各不相同的阴阳共存的矛盾统一体。《周易》据此而提出了“ 一物各具一太阳”的论述。它一方面说明了在生物个体间、物种间存在差别的原因;另一方面说明了一切自然的组合关系能否存在,或者解体,或者向更高层次发展都由其太阳来决定。即与实休(现实结构,属阴)和向外的反馈调控能力(影子、场、功能,属阳)息息相关。具体地说,不同的生物尽管在微观上其最小的基本组成结构都是相似的(如一个人体细胞与大肠杆菌细胞几乎没有差别)。然而在宏观上却有天壤之别,有的寿高千年,有的转瞬即逝而物种并未被消灭;有的单靠有性繁殖,有的靠无性可双性生殖。人在短短的九个月妊娠中,从一个受精卵要走完生物进化的30多亿年历程,仅脑的上皮细胞就达到140亿~150亿个,并在其共性的基础上各有不同的个性,有的还能自发地产生某此或一段时间的特异功能……等都取决于其个体和祖先在形成、生长、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太阳运转、卦象组成状态,即天、地、生环境综合的时空条件。在内、外环境不断地进行交换时获得的应变能力不同,因而在有机的非线性、和多维性叠加进程里,形成了宏观结构(包括遗传密码和信息、能量、物质)之间的千差万别

我国古代以多学科相结合的,以中医临床作实践验证数术学,从宇观和宏观上为我们提供了对“人体—社会—宇宙”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模式。几千年来,在若干医家、仙家、道家、佛家、气功师和各行专业中,具有特长的人们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自身和祖先的某一部分潜力。,但由于存在着分析科学研究方面的落后状况,以及种种其它原因,而把它视为完美无缺或冠以迷信全盘否定等观点。所以,研究工作没有取得长足进展而出现质的飞跃。为此如何对其进行深入的发掘、研究,将这些宝藏与世界各国发达的科学技术,作为人类共同创造的珍贵财富,有机的结合起来,采用扬弃的方法,从人体自身着手,把人作为一个整体置央于宇宙之中,和宇宙结合在一起进行研究,将是促进科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

整理: 逍遥墟主人

http://www.qgren.com/bbs/viewthread.php?tid=22110&extra=page%3D3

2008-12-22


海云青飞,生命进化规律破解者

你有关宇宙奥秘,生命进化,人生成功,感情困惑,心理问题,家庭教育等,都可以得到超越时代的指引

海云青飞 作品: - 《悟道进化生物学》 - 《悟道相对论》